淮北市“四大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2019-01-04  来源:安徽长安网

淮北市牢牢把握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任务与着力点,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通过“四大工程”推动全市法治文化建设机制更加健全、载体更加优化、设施更加完善、产品更加丰富,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筑牢法治文化“阵地群工程”。通过历史文化与新时代法治文化的有机融合,将“隋唐运河古镇法治文化基地”打造成为省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通过自然景观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交相辉映,将“杜集南山景区”打造为市级法治文化景区。淮北市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淮北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廉政文化、景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之中,建成省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1个,市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9个,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113个,法治宣传橱窗2800多个,法治文化墙320多面,形成了富有淮北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群,极大丰富了淮北文化内涵和群众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把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

筑牢法治文化“星形网工程”。巩固“一台一报一网”传统阵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融合运用,全面实施法治宣传“三屏联动计划”。电视屏幕:在淮北市广播电视台《直播淮北》栏目中定期播送《法治时空》专栏;电脑屏幕:在淮北普法网和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网站,开辟各具特色的普法栏目,定期发送法治信息。手机屏幕: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法治动漫、法治微视频、法治微电影展播,将法律知识趣味化,吸引广大网民喜欢看、主动学。将电视、电脑、手机三大载体中的法治文化资源,打造成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的普法宣传产品,实现“电视有影、网络有站、手机有信”的法治文化宣传网络。

筑牢法治文化“精品树工程”。组织淮北市歌舞团、淮北师范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等专业和各民营院团,有计划地开展法治文学、法治小品、法治歌舞、法治戏曲等法治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生产,推出反映时代精神、富有生命力、具有鲜明淮北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精品,《沃土藏金》《颛孙子张》《柳江口》等5部大戏先后搬上舞台,推进法治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历史文化、行业文化的融合发展。鼓励群众自发组织、自编自演、自娱自乐,通过淮北大鼓、淮北花鼓戏、淮北梆子戏、乡村春晚等地方民俗文艺活动,增强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创作编排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紧扣时代主题和弘扬主旋律的法治文化原创作品,《温情调解大碗茶》《犟县令》等节目在省司法厅“庆祝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原创文艺节目大赛中获奖。

筑牢法治文化“同心圆工程”。淮北市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圆心,以法治宣传联动为半径,画出法治文化同心圆。全市先后建立“法润淮北”党员志愿队、“为你说法”志愿服务队、“律心”公益服务志愿团等各行业普法志愿者团队70多个,运用“同心圆效应”,从个人辐射到群体,从部门辐射到行业,从区域辐射到整体,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法治文化辐射网。动员、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基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文化传播的新动能,组建800余人的市级普法志愿者支队,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各类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的热情,不断引导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投身法治实践活动。(徐敬操)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