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微信群覆盖合肥村居

2019-01-21  来源:法制日报社区版

图为在西园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下,辖区群众扫一扫加入法律服务微信群。

图为辖区群众在法律服务微信群里咨询误工费。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文/图

周末经常无偿加班就算了,连法定节假日也被单位提溜去干活,家住安徽省合肥市翠庭园社区的周先生很怕照着这个形势下去,过年都“不安稳”。

“像我这种情况,法律有没有规定加班报酬?”周先生编了一段简要的“个人情况”说明,发到翠庭园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中进行咨询。很快,群里的律师将劳动法第四章相关条文截图上传到群里,并对周先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不能安排补休的,应当支付不少于工资200%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工作的,应当支付不少于工资300%的报酬。”

这下手握法律依据,周先生说,自己可以不再当“免费劳动力”了。

动动手指就获法律帮助

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是合肥市完善城乡居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自2017年10月起,合肥市司法局决定在全市普遍建立村(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立足村(社区)法律顾问的新载体和主阵地,集成法律咨询、群众维权、矛盾化解、服务指引等4项功能,为基层群众提供普惠、公益、即时、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微信群里要有1名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1至2名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0名左右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志愿者)以及志愿加入的其他村民(居民),直接为辖区村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合肥市司法局基层工作处处长邹万方说,居民如有法律需求,不用东奔西走,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通过微信得到相应的法律帮助。

2018年夏天,御龙湾小区居民陈先生一家被楼上的空调室外机噪音折磨了很久,为此与楼上住户闹得有些不愉快。得知所在的天鹅湖社区有法律服务微信群,陈先生申请成为“群成员”,@了群里的律师赵龙平寻求解决办法。

鉴于这一问题缺乏相关规范,赵龙平建议陈先生最好与楼上住户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再走诉讼途径。群里笔架山司法所工作人员看见后,主动联系陈先生和楼上住户,与赵龙平一起帮忙调解。经反复上门做工作,楼上住户答应移动空调室外机机位,并对老化的零部件进行维修。调解过程中,赵龙平依据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指出小区物业存在失职行为,因此物业也承担了一定的移机维修费用。移机后,邻里关系也得到了修复。

“居民咨询的法律问题涉及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纠纷较多,所提问题可以做到当天解答、件件解答。”赵龙平说,虽然是无偿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但能够帮到大家,他觉得很享受。

有需求随时可以扫一扫

“社区贴有宣传单页,群众有法律需求随时可以扫一扫加入进来,法律需求得到满足后一般会退群,所以人员每天都是不停变动的,服务的群众人数远远不止群成员。”笔架山司法所所长邓德贵说,微信群运行效果很好,群众咨询、律师解答互相都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无缝对接一点都不耽误事情,而且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广大群众还可以线上线下联动,在矛盾纠纷还是苗头的时候及时进行线下解决,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早抓,从小处抓,抓在平时。

记者了解到,合肥市村(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建设经过宣传发动、全面组建、规范提升3个阶段,由各县(市)区司法局、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组建并管理好辖区内村(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及时组织辖区内有关人员完成入群工作,做到宣传到位、部署到位、落实到位。

为保障法律服务微信群的服务质量,合肥市司法局建立了相关工作规范和评估标准,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工作责任,进行定期督查、动态管理和精准考核,推进全市村(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还分层级分类别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市律师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发挥业务专长,制定工作指引,为开展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目前全市城乡所有村(社区)已经普遍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并全面运行,基层群众有了贴身的‘法律顾问’,法律服务需求大都能得到及时回应、解决和指引,有效地将城乡基层法律问题由微信群导入法治轨道,增强基层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促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与能力的提升。”邹万方说。

截至目前,合肥市共建成1656个法律服务微信群,成员总数超过3万人,近千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其中,解答法律咨询17000多次,发布法律维权典型案例、法律常识近万条,实现法律服务微信群持续健康有效运行。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