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求职小心陷阱 谨防6大招工骗局

2019-02-22  来源:安徽长安网

安徽长安网讯 春节刚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求职用工高峰期,骗子们也蠢蠢欲动。近日,合肥警方盘点常见招工骗局,提醒广大求职者提高警惕。

骗术一:虚假招聘,骗取培训贷款

大专毕业的小杨,在网上看到高薪岗位。招聘人员和小杨说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期后就能推荐到阿里、腾讯等大公司就业,承诺100%就业,但是实习期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而两万的培训费用是由小杨自己承担。小杨坦言自己没有这么多钱的时候,招聘人员推荐了一款可以分期贷款的APP,在其劝说之下,小杨分期贷款支付了三个月的培训费用。三个月实习期后,该企业却用“专业水平不过关”、“面试未通过”等理由搪塞他,让小杨自己出去找工作,小杨不仅没有到梦寐以求的大厂工作,还背上几万块的贷款。

警方提示:网络上不乏以百分之百介绍工作的名义,来收取高额的培训费的招聘公司,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果企业要求员工在上岗前提交保证金,或者培训费用,员工应该予以坚决拒绝。因为这些要求都是违法的。

骗术二:兼职骗取免费劳动力

小王工作之余想做一份兼职,其中抄写员这一岗位吸引了他,没什么要求,只要会写字就行,而且能在家办公,给出的福利待遇也很诱人。小王心动了,就领到了将某份资料抄写50份的任务,大概抄了半个月,小王终于完成了50份的抄写。当小王把抄写完的稿件送到公司时,却说抄写太潦草,不合格,一分钱工资都没给小王。

警方提示:虚假兼职,一般都不用求职者到办公地点,只需要在家完成,到时计件算钱的工作都有此套路,用人单位通过不停地“炒”试工者的“鱿鱼”,达到免费或廉价使用劳动者的目的。

骗术三:加入违法公司身陷囹圄

小郑入职一家公司当话务员,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客户推销办证业务,像律师证、注册会计证等,但是证件都是假的。小郑就是负责接听电话,介绍下业务,并没有直接参与证件造假。但是公司被公安部门查处,小郑也被认定为存在犯罪行为。

警方提示:求职时,有些公司,表面上往往还挺“高大上”的,有营业执照、有网站、高调宣传,看似很正规的公司,求职者也没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是犯法的,但这却是合法外衣下的隐蔽骗局,即使自己并没有直接参与到犯罪行为当中,但也有可能会被追究责任,所以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骗术四:黑中介和空壳公司勾结诈骗求职者

小齐和多人求职某“大型集团公司”,大多数人面试都能通过,但入职体检都有多多少少的问题,几乎没有人通过入职体检。后经公安部门查处,发现这是两个空壳公司负责招聘,在收取体检费后,将应聘者骗至医院体检,但最终又以体检不合格为由拒不安排工作。

警方提示:一些中介机构和空壳公司串通起来,或者同一伙人既办中介机构,又注册了空壳公司,先骗取求职者的职介费,然后介绍到皮包公司,收取保证金、服装费、体检费等。

骗术五:虚假招聘盗取求职者信息

某高校在读学生小陆通过朋友圈广告报名某中心志愿者,依照要求提交了自己的信息,可是,却迟迟没有收到录用回复,后来,竟然等到了各种各样的贷款、购物等垃圾短信和电话骚扰。

警方提示:很多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求职者急于找兼职的心理,目的是骗取他们的私人信息,例如手机号、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从而侵害求职者利益。求职需谨慎,小心拿高薪。

骗术六:借口扣押求职者证件非法牟利

翁女士入职某公司时,公司以“办理入职手续和社保”为由,扣押了她的一些证件材料的原件,其中包括翁女士本人的“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以及“中级工程师证”和“毕业证”等。但是,入职不到一星期,翁女士便通过同事了解到,这家公司的效益很差,经常拖欠工资,她不打算继续工作,要求把自己的证件还回来,但该公司却一直不肯归还,除非翁女士能提交5000元“违约金”。

警方提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应聘者切记,向用人单位最多也就提交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各种证件的原件无需提交。(合公宣)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