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室里的好“丫头” 明光市户籍民警周芬的“小岗大爱”

2019-03-15  来源:中安在线

户籍室里的好“丫头” 明光市户籍民警周芬的“小岗大爱”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清晨7点半,周芬到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明光市横山派出所40平米的户籍室里,一台电脑、一架照相机、一堆档案材料,和来来往往前来办事的群众,是周芬从警3年多来,每天生活的全部。小小的户籍窗口,是警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虽然从事的工作很平凡,但是能够为百姓排忧解难。心里装着群众,“谢谢”让周芬最觉得暖心。

扎根户籍室她是服务群众的万能台

横山派出所辖区常住人口近两万,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里更多的是老人和孩子,户籍工作复杂而繁琐。记性不好的老人,周芬需要同一个回答重复好几遍,听力不好的老人,周芬只能写在纸上拿给对方看。时间久了,老人们都知道,派出所的户籍室里有个叫周芬的“好丫头”。

户籍室里只有周芬一个人,每天四五十人的办理量,让她成了一枚陀螺,不停地旋转。“要怎么办身份证呢?”“最快拿证要多久?”“我的孩子要上户口怎么办?”“到哪里办准生证?”“这个土地证上名字要更改怎么办?”等等。虽然有些问题涉及的业务不是派出所可以办理的,周芬也总是耐心倾听、热心答复,能一次解决的事情,绝不让群众多跑路。

花了半年时间帮老人办上户口

三年里,发生在周芬身上的故事很多。

辖区内,一位未到结婚年龄就远嫁过来的老太太几十年都没有户口,后来年纪大了经常生病需要办理医保,家里人才想起来给老太太上户口的事情。可是一家人都不知道老太太原籍哪里,甚至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这样的重担,又落在了周芬的肩上。

根据老太太家属提供的模糊姓名,周芬尝试各种搜索方式,全国重复姓名数以万计,一连翻看了好几天,也没能找到符合条件的信息。后来,老太太的丈夫又提供了她妹妹的姓名,周芬再联系可能人物所在的每一个地方派出所,依然没有结果。

周芬又联系了老太太在南京上班的女儿,女孩告诉周芬,她只知道小姨新地址的一个大概范围。于是周芬又联系了四川当地的邮局,通过检索老太太妹妹的姓名和大概的住址信息,最终确定了对方。然后通过当地派出所查询,最终确定老太太的名字及其他具体信息。半年时间过去,老太太终于顺利有了自己的新户口。

这是周芬完成的第一个补录户口,三年多的时间里,像冉老太太这样的情况还有多少,周芬已经记不清了。

群众事无小事她是为民服务“好丫头”

周芬的工作总是没有早晚,她记得那是2018年3月底的一个夜晚,已经下班在家的周芬,接到远在昆山打工的一对夫妻的电话,说孩子明天要在昆山入学,必须在天亮之前帮孩子更改好姓名。

孩子上学是个大事,周芬知道耽误不得,便在电话里告诉对方,让他们准备好应带的材料,先开车往回赶。中间的三个多小时里,周芬赶紧为母亲做饭,喂她吃药,安顿母亲睡觉。深夜9点,周芬一个人骑着电瓶车赶到派出所。

更改姓名需要层层报批,正常10个工作日完成,可是孩子第二天就要入学,意味着天亮之前,周芬需要完成所有的手续。周芬拿到了需要的所有材料,向当晚在所里值班的所长进行了汇报。所长同样高度重视,与周芬讨论研究后,当即同意为孩子更改姓名。

这就是周芬,从警三年多来,她办理户籍业务3万余件,维护基础信息十万余条,接处警100余起。她坚守服务群众第一线,走访千余公里调查核实,为辖区内60余名无户口人员补录上了户口,解决了他们就医、就业最基本的难题,群众都亲切的称她“丫头”。

陪伴最长情,她说最亏欠的是母亲

三年多来,无数的户口“疑难杂症”在周芬的努力下迎刃而解,可是作为女儿,父母已经老去,母亲重病在床,周芬心里装着的是工作,牵挂的是母亲。

62岁的母亲身患癌症,2016年做了大手术,化疗了一年多,后来在家休养,每三周需要去医院化疗一次。病床前的周芬,深知母亲动手术的痛苦,也能感受到母亲化疗时的煎熬,她尽量腾出时间陪伴母亲,却又因为工作的繁忙,往往力不从心。

2017年的重大安保任务期间,周芬40多天未能回家探望,意味着母亲这段时间里的三次化疗她不能陪伴。一个人的夜晚,她只能打电话问询母亲的身体。电话那头,母亲尽力地放松着自己,告诉周芬自己很好,让她放心。挂掉电话,周芬常常是失声痛哭,第二天,依旧强忍着心头的挂念,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平凡彰显伟大,小爱汇成大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周芬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用热心、耐心、诚心,以及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对她的信任和信赖。2018年年末,在安徽省公安机关2018年度“4+1”岗位争先活动中,周芬荣获全省“十大服务先锋”称号,而她的身后,是自己坚实脚步踏出的一串串闪光的足迹。(鲁志东 苏艺)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