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司法局:信访工作无小事 群众利益大如天

2019-05-16  来源:安徽长安网

“信访工作无小事,群众利益大如天”。一直以来,淮南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共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从四个方面狠抓信访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化难题、解民忧。

坚持开门接访、认真走访、主动下访,定期巡访,事后回访,切实把信访当成司法行政的主要工作来抓,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通过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心声,依法办理信访案件,有效化解各类纠纷。2018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指导、参与接访400余人次,化解纠纷2.3万件,调解重大疑难信访纠纷20起。不仅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社会的广泛认可,更有力维护了社会发展大局,树立了司法行政系统良好的职业形象。

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齐心协力开展信访工作。疑难信访案件,领导主动抓、亲自问,指导协调工作,包案解决问题,切实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全体司法行政干部以身作则,勇于担当,积极围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各项信访工作,有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据统计,2018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共开展信访法治宣传2千余人次,处理各类涉法涉诉信访案件120余起,解答各类信访法律咨询300余件,办理法律援助4400余件。

坚持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建立完善联动联调“三对接”机制。围绕“警调对接”,设立警民联调工作室,建立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公安民警与人民调解员联合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选聘210名熟悉群众工作的老干部、老民警任专职调解员,与基层司法人员、人民调解员联合调处轻微治安案件,有效缓解基层公安部门案多人少的矛盾,极大节约了司法和行政资源。同时,在全省率先试点“一村一警”工作,选派350名民警开展包村工作,第一时间化解和上报各类治安矛盾纠纷。围绕“诉调对接”,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建立人民调解全面参与诉讼纠纷化解的工作机制。全市8个县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和25个人民法庭分别安排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开展涉诉民事纠纷受理、分流和调解工作。全市各医调委、交调委以及部分乡镇(街道)调委会设立巡回法庭及法官工作站21个,邀请法官依法、及时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法律指导和司法确认,有效减轻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围绕“访调对接”。建立信访部门与人民调解组织联合化解信访纠纷的工作机制,全市共成立9个信访人民调解委员会,招募20名律师和资深人民调解员成立全市信访人民调解专家库,选聘30余名退休法官、老信访工作人员在市、县联合接访中心接访。同时,组建100余人的“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律师服务团,定期参与各级领导接访,依法化解重大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推动群众由“信访”向“信法”转变。

坚持工作创新,完善司法行政服务,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研发推行法律云服务,在全市共开通“淮南12348法律掌上宝”APP、“淮南司法”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客户端、“村里”普法APP等移动端法律服务应用51个,内嵌浏览、点单、互动、评价等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办事引导、案件受理、进度查询等一键法律服务。认真贯彻“枫桥经验”,拓展工作理念,积极推进“矛盾不上交”工作,务实开展信访工作。创新网络调解模式。探索“互联网+人民调解”,在全省率先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平台,整合涵盖人民调解业务系统,对接融入全市社会管理平台,实现司法、公安、民政、人社、工商等部门数据共享,案件情况及调解过程、结果全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期间,全市8个县(区)、90个乡(镇、街道)、1092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人民调解暨法律服务微信群,227名基层司法人员、1206名人民调解骨干、334名执业律师在群里第一时间就可以为群众服务,调解和处理相关纠纷。2018年,全市人民调解微信群共开展在线调解4253起,调解成功4242起,成功率99%。通过“一村(社区)一驻点律师”参与村居事务管理和法治建设,化解矛盾纠纷400余起。(刘春)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