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70年】一家三代从警70年 风雨警涯诉说“新警察故事”

2019-07-16  来源:中安在线

【我家70年】一家三代从警70年 风雨警涯诉说“新警察故事”

开栏语:我家,是小家,也是大家。70年风风雨雨的相守传承,小家的变化见证着国家的发展。

在新中国迎来70华诞之际,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开设“我家70年”专栏,以老百姓的独特视角,讲述70年来发生在家庭里的特色故事,以“小”家看“大”家,从细微处展现安徽社会经济70年来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从背挎包、拎锤子,徒步到每户人家钉门牌号,到不分昼夜,驱车巡逻在道路交通一线,再到现在警用设备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天网技术助力命案告破……

85后的杨爽一家三代从警,用七十载岁月变换的“新警察故事”,见证了家乡的历史变迁。用三代人的青春与热血,书写了对安徽公安事业的热爱。6月6日,记者来到了合肥市公安局瑶海分局大兴派出所副所长杨爽的老家——亳州市涡阳县,在一本本老相册、老物件儿、老照片的见证下,祖孙三代重拾从警70年的记忆与荣光。

第一代:拎起小锤钉门牌 警民鱼水情是跑出来的

杨爽的爷爷名叫杨乐,今年84岁,双目有光,精神矍铄。1955年,23岁的杨乐成为了亳州市涡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的民警。令子孙骄傲的是,杨乐在公安岗位上一干就是44年,到1999年才从涡阳县公安局退休。

杨万峰给儿子佩戴党徽

爷爷杨乐给孙子杨爽看老照片

“我那个年代,警用设备远没有现在发达,但是警民的鱼水情却一点也不比现在浅。”杨乐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涡阳县公安局的办公用车寥寥,像他们基层年轻民警,更多是靠跑腿解群众难事、急事、纠纷事。

杨乐举例称,那时,为了快速且周全地了解所管辖区的居民信息,他背上挎包,挎包里装着螺丝刀、小锤子还有群众的门牌号,挨家逐户的钉门牌,“一户户人家门牌,真是靠自己的双腿找到的,靠双手钉上去的。”杨乐说,他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群众,让群众少跑腿,“另一方面,我通过逐户钉门牌,能都全面掌握采集每家的信息,哪家住着几口人,每个人的背景身份,哪个民族,我心里都门清儿。”

很快,扎根群众一线,服务基层的杨乐很快晋升为该县公安局政保股股长。杨乐不忘初心,服务百姓。1974年,杨乐就任涡阳县公安局副局长一职,给单位带来了风清气正之风。杨乐说,直到1999年,杨乐才从公安系统退休。退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在公安局下属的保安公司任职,一干就是的16年。

“爷爷在岗位上风清气正,对家人要去厉行节俭,对我和我的儿子,看得出他期望很高。”杨爽说,爷爷喜欢读书看报,每当看到与对一些有意义的法律案例和儿童益智知识,都会裁剪下来粘贴在他的小本子上,“每年,我带着儿子去爷爷家时,这样的本子都少不了。”

第二代:20年坚守道路一线 他就是儿子的榜样

作为杨乐的儿子,今年58岁的杨万峰是一位“半路警察”。1994年,当时还在涡阳县物资局工作的杨万峰受父亲影响,也想为公安事业奉献力量。当年恰逢涡阳县公安局巡警大队招人,经过一番考试,杨万峰顺利成为该大队一员。

1997年,杨万峰调派至涡阳县公安局曹市派出所工作。1999年,他来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在交警大队,杨万峰先后干过会计、事故、公巡和宣教中队民警。杨万峰觉得,自己能在道路交通一线为百姓保驾护航,能将更多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于百姓心中,就是他最有意义且最快乐的事。

一家三代70年风雨警涯阐释对党忠诚

祖孙三代从警合影

今年6月6日下午,一辆红色大货车停在了涡阳县城的一条机动车道边,司机因为午后犯困睡着了。正在驱车巡逻的杨万峰看到该车造成道路安全隐患后,及时叫醒了车主,告知他可以将车停到附近的停车场、加油站。因为该男子行驶证没带,杨万峰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例,给与涉事司机罚款100元、记1分的处罚。

“每次我回家看望父亲,他要么就巡查在道路一线,要么就在学校、工厂,给学生和工人们普及道路安全知识。”杨爽说,20年来,父亲从警生涯兢兢业业,不叫苦累,也见证了家乡道路交通的变迁。“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公安队伍的平凡英雄。受父亲和爷爷的影响,我从小就想当一名人民警察。”

第三代:连续奋战61天离奇杀人抛尸案告破

2003年,杨爽考入了位于沈阳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临别时,爷爷寄语他一句话,“一生为警,一世为民”这句叮嘱,成为杨爽从警的重要行为准则。

2007年,杨爽从该校毕业后,考入合肥市公安局,先后在市局特巡警支队和110指挥中心工作,2016年,杨爽调入合肥市公安局瑶海刑警大队工作,扎根刑侦一线六年。

基层刑警工作工作强度大,加班是常事,还是一项“烧脑”的工作。2014年,合肥市瑶海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杀人抛尸案,杨爽作为这起重大案件的专案内勤连续奋战了16天,终于拨云见月,准确锁定嫌疑人的身份和活动轨迹,为后期收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忆起五年前的这起命案,杨爽历历在目,2014年5月31日,孙某流窜至中天左岸小区附近,山东姑娘小珍(化名)驾驶白色大众轿车刚出小区,孙某就拉开车门上了车,捂鼻掐脖将她杀害在驾驶座上。“随后放倒座椅,孙某将尸体移至后排座位,驾车在市内外游荡,直至天黑在包河大道与云谷路交口南200米的密林里抛尸。”杨爽说,这起案件中,嫌疑人属于随机杀人,被害者与嫌犯此前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不借力公安机关的数字化天网系统发现特殊车辆轨迹,就可能成为一个悬案。

杨爽说,案发后,专案组专门选出10个组员,每天10小时盯着全市各主要要道的监控视频,终于从海量监控信息中发现案发当日,一辆大众轿车在市内辗转游荡了近200公里,“后来,嫌疑人证实,他开车这么做,是为了找一个合适的抛尸地点。”杨爽说,该案从案发到收网,缜密侦查了61天,当年8月2日,嫌疑人在瑶海区一个小浴场被抓获。

因为在基层刑警一线工作出色,品行坚定,杨爽在今年被评为合肥首届十佳公安青年。1月份,他就任瑶海公安分局大兴派出所副所长一职。在该所工作至今,杨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惩恶扬善,心系群众。

记者手记:从理解父辈中领悟责任与信仰

“从背挎包、拎锤子,徒步到每户人家钉门牌号,到不分昼夜,驱车巡逻在道路交通一线,再到现在警用设备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天网技术助力命案告破,这些无一不印证时代的进步,,安徽的发展,中国的复兴。”杨爽说感慨。

当了警察之后,杨爽学着理解父亲,理解爷爷,去谙习家中两代老警察在不同时代的岗位热情与职业操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满足于童年记忆中的父亲和爷爷,想去爷爷家翻翻老照片,寻找父辈们的从警经历……”杨爽翻阅的老旧相册里,有杨乐刚参加工作时的清秀黑白照,也有父亲刚入职的彩色工作照,还有他青涩的大学毕业照。

“每次看到这些存照,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教育和洗礼,一次初心的回归。”杨爽说,70年警察故事带给他的印记,远不止是爷爷和父亲为代表的两代公安形象,更多是是让他学会了理解爷爷和父亲为何相继从事公安工作,为何一生无怨无悔,“这,源自于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仰。”(记者 吴洋)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