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

2019-09-11  来源:安徽长安网

近年来,宣城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出台《宣城市2018年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以组织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为工作主轴,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群众。

扩大援助范围

为扩大民事、行政法律援助覆盖面,在省规定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的基础上,宣城市进一步拓展援助事项范围,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环境污染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

与此同时,该市组织开展了“贯彻十九大精神,助力农民工维权”、三月妇女维权、未成年人维权、老年人维权等专项活动,联合印发残疾人法援品牌建设方案,加强了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和计生特困家庭等群体法律援助工作。

为确保实现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全覆盖,我市按照《宣城市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规范》,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的咨询解答和服务指引功能,方便群众及时获得咨询服务,不再区分是否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确保咨询服务就近高效全覆盖。

此外,该市不断强化宣传,注重拓展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宣传对象全覆盖,确保为全市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撑起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伞”。

坚持质量至上

推进实施法律援助标准化建设。制度管质量,严格执行接待、申请接收、受理审查、案件指派、承办结案等质量监管制度。标准保质量,全面实施质量标准,引导监督承办人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服务。源头抓质量,注重完善案件指派工作标准,从承办主体的源头上提高案件承办质量。

加强法律援助质量的综合管理。组织开展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案件受理范围及标准的专项检查等专项活动,规范实施行为,严格范围标准,健全监管机制,同时充分运用集体讨论、全程跟踪、重点督办、质量评查、同行评估、旁听庭审、案卷检查、受援人回访、征询司法机关意见等综合措施。

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体系。对有特殊困难的申请人实行电话申请、上门受理,对特定时期、有特殊情况的援助对象畅通“快速通道”,符合条件的,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12348中国法网、“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效运行,实现了“一网”受理;公布服务电话,实现了“一线”解答;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法律援助中心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一门”办事;根据《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等规范,进一步简化程序,实现了“一次”办理。

紧盯以民为本

加强队伍建设,是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基础。针对此,宣城市各地通过购买法律服务、公益岗位和人事代理聘用等办法或者固定律师值班,配齐配强人员。在此过程中,该市打造承办人才库,提高准入门槛,培养热爱法援事业、积极学习法援知识、擅长办理法援类案件的律师。

结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和市政府“一扇门”改革要求,市法律援助中心整体搬迁到市政务中心。根据城乡人口分布情况,着眼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布局援助机构,全市8个法援中心,100%建立了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依托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100%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系点。

值得一提的是,办公办案设施设备水平与工作及群众需要相适应,有效缩小了“服务半径”,全市各地形成“法律援助半小时(乡村1小时)服务圈”。

紧盯以民为本,该市还注重加大法律援助信息化投入,充分运用法援子系统、“12348”系统、“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内外网协同办公系统,以及关联的律师、公证、基层、鉴定等系统,严格要求全案全员全流程应用,把咨询、案件等各类数据和附件一一登记、扫描、录入,并与纸质材料核实。

2019年,宣城市法律援助中心继续紧紧围绕“法律援助工作是重要民生工程”要求,坚持应援尽援原则和质量至上标准,持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援的需求。(顾维林)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