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助推基层法治建设

2020-01-17  来源:安徽长安网

法治厉行,天下方安。“七五”伊始,宣城市以家庭这个“最小细胞”为切入点,探索“德法共建”机制,以“六无、六带头”为标准,即无家庭暴力、无非法宗教活动、无邻里和家庭纠纷、无涉黄涉赌涉毒和传销行为、无违规违法上访、无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带头尊法、带头学法、带头守法、带头用法、带头诚实守信、带头传承和弘扬好家风,深入推行“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

随着“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的深入推进,宣城市连续7年法治宣传工作、综治工作(平安建设)位居全省先进,群众安全感、执法满意度连续多年领跑全省。并先后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城市、全省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示范引领让身边典型带动更多家庭

市司法局局长吕雪峰介绍:“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旨在教育引导家庭及其成员认真学法、自觉守法、正确用法,推动法治国家建设落实到家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到家庭;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法律体系、法律制度层面的知识普及,探索建立法治家庭及单位、学校、社会实践为一体的法治宣传新模式,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落实到家庭。”

今年72岁的乐金美,是宁国市竹峰街道瓦窑铺村洪家塔组的村民。2015年乐金美到宁国双龙一个农庄做工,近一年后农庄欠他劳动报酬7936元,多次催要未果。对此,竹峰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为老人申请了法律援助,经宁国市法律援助中心审查,决定给予援助并指派安徽向群律师事务所许根苗律师免费代理。案件经审判、执行,他依法维权,要回了自己的劳动报酬。

这是乐金美老人第一次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让其意识到学法的重要性。不管工作有多辛苦,他都积极参加村里的学法活动,在家庭中带头学法、教导家人守法,对家庭成员进行法治引导。

曾经受过法律援助,让善良的乐金美更加感恩,总想着为社会多作点贡献。他总是对子女们说:“人都有难处,互相帮一把也就过去了。”2019年8月10日,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宁国市多个乡镇山洪暴发,道路冲毁。通过电视了解到洪灾后,乐金美向宁国市人民政府邮寄了5个信封,每个信封装有2000元,总共10000元现金,署名全部是“竹峰镇平一”。“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乐金美用自己的善举温暖了整个城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和法治宣城建设,需要从家庭抓起。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翟永俊说:“乐金美老人曾经是法律援助对象,现在是法治宣传者、道德模范者,更是我们法治家庭的典型代表。”榜样引领,典型带动,截至2019年12月,宣城市已培育出法治家庭示范户10000户、法治家庭标兵户1000户、最赞心动法治家庭100户,并通过“最赞心动法治家庭”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让先进典型发挥头雁作用,激励群众的法治荣誉感。

为了激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宣城市还积极探索激励机制,设立金农法治家庭贷,建立法治家庭授信档案,让诚信守法带来实实在在的法治红利。

汪清华是泾县古坝村村民,此前一直在浙江安吉从事园林绿化工作,3年前回乡试种白茶。平时他十分重视学习法律法规,是村里小有名气的普法宣传员,并被评为市级“法治家庭标兵户”。2018年5月,当他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时,资金却成了“拦路虎”。就在这时,了解到情况的泾县司法局和县农商行工作人员主动登门,很快,他就拿到20万元的金农法治家庭信用贷款。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办理发放法治贷51万元。

不仅如此,宣城市还建立完善了长效机制。2019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宣城市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深化法治家庭培育工作,要求每个村每年培育10户法治家庭,让法治精神不断渗透到基层,激活群众的法治幸福感。

多措并举让法律知识普及更多家庭

左从贵是郎溪县建平镇三岔村的党总支书记,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小左哥”。2017年9月的一天,种田大户徐祥驾驶农用拖拉机由于车速过快,将56岁五保老人季佳明撞倒在地,造成手部和腿部受伤。经当地交管部门责任事故认定,徐祥负此次交通事故全部责任。得知季佳明老人只得到5200元的赔偿,根本无法支付治疗费用时,小左哥决定为老人讨回公道。在小左哥的调解下,老人一次性获得了12800元的赔偿。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多年,左从贵既是基层调解员,又是普法宣传员,调解一起纠纷,普法教育一片,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在田头为群众排忧解难。

像左从贵一样在基层服务群众的一线工作者还有很多。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宣城市整合资源,围绕“美好生活·与法同行”主题,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围绕群众关心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组织“七五”普法讲师团、以案释法宣讲团开展“法德携手乡村行、社区行、校园行、企业行”等主题活动。

同时,各部门协同推进,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定期梳理已经办结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件,编印《基层社会治理百例指引》《法治家庭案例汇编》等“以案释法丛书”,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启发身边人。市司法局以责任、义务为关键词,编印《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义务》等“法律进家庭”系列丛书,激发市民学法的内在需求。市文明办则将每年的6月定为“法治家庭建设宣传月”,组织机关干部“入户走访送法进家庭”“联点共建送法进社区”活动。

此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依托“守法圆梦”、“春风化雨”等六大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以案释法微宣讲460场、律师“一对一”帮扶2106人次、送法进企业5068场(次)、法治问卷调查14.8万人次、发放法治家庭教育读本21.4万份,有效提升公民的法律信仰、规则意识、法治观念。

建好阵地让法治文化润浸更多家庭

“作为一名村干部,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村里连续30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旌德县蔡家桥镇华川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明说,这些得益于华川村一直以来重视法治宣传阵地建设。

村里依托法治文化街等普法学法阵地,不定期开展“法治家庭培育”“律师一对一帮扶”“法律进乡村”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营造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村“两委”干部有权不任性,党员群众有事理先行,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实现了村内矛盾纠纷的“自净”。同时,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和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倾听诉求察民情、依法依规解民忧的作用”,在“执法”中普法,树立法律的威严与公信。

像华川村一样,全市各地一大批法治文化阵地的建成,让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

2019年12月1日,在宛陵湖法治文化公园举办的全市青少年“我心中的国家宪法日”法治书画表演现场,一群学生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五彩斑斓的国家宪法日,表达对宪法的尊崇。活动期间,不少群众还参观了宛陵湖法治文化公园的宪法宣誓区,漫步在习近平依法治国战略宣传栏中,互动在趣味学法区里,体会到法治文化不一样的风采。现场表演法治书法的学生杨笑仪说:“我很喜欢这次活动,这让我懂得了很多法律知识。”

培育法治家庭要创新形式,更要注重实效。普法微信、法律服务微信群能及时将法治快餐送到每个家庭,有效提高群众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皖南花鼓戏、徽剧、剪纸、皮影戏等地域特色“非遗”项目与法治文化的联姻,推动形成了“一县一品、百花齐放”的工作格局,让群众在学法的同时,也感受到法治文化的浸润。

皖南皮影戏第九代代表性传承人何泽华是2019年度的法治家庭,也是当地法治文化创作者、爱好者。2010年,何泽华夫妇在宣州区水东老街创办皖南皮影戏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多年来,何泽华夫妇不断将法治精神融入皮影文化中,先后制作《重拳出击》《四大廉臣》等多部弘扬法治文化的作品。仅2019年,他就深入宣州区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演出30余场次,受众超过2万人。

立足重点让法治信仰扎根更多家庭

青少年从小就要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2019年12月2日上午,市司法局、教体局、检察院等多家单位,在市实验小学梅溪校区共同举办了“法德携手·校园行——我心中的国家宪法日”活动。在升旗仪式上,1300余名学生齐唱国歌,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现场,同学们还进行了宪法集体晨读,并依次在护法签名墙上签下姓名,感受宪法的尊严。参加活动的学生刘沐歌说:“每个人都遵守宪法,才能让这个社会得到安宁。”

像这样的普法活动不胜枚举。市教体局的工作人员杨春介绍:“全市315所中小学校实现了法治副校长的全覆盖,同时这些法治副校长将通过开学法治第一课、‘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来推动优秀法治教案视频进课堂、法治动漫进校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2017年10月10日傍晚,市二小放学之际,熏化路城南菜市场附近的斑马线上,一位正在过斑马线的小男生绕过行人,向“车让行人”的司机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举动,恰好被市民张易斌的行车记录仪捕捉到,并发在了朋友圈。据了解,这位小男生名叫施宇,他说:“我爸爸告诉我,别人尊重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尊重对方,所以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向他鞠躬表示尊重。”施宇向礼让行人的司机鞠躬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大家都纷纷为这名小学生点赞。

只有重视家庭建设,才能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宣城市根据地方立法权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工作,制定颁布《宣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多部法律,进一步弘扬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同时,与诚信建设相融合,加大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力度,持续整治不文明出行、制假售假、“黄赌毒”、“老赖”失信等失德败德违法行为,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各项责任,营造崇法尚德的良好社会风尚。

随着“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的不断深入,宣城市连续7年法治宣传工作、综治工作(平安建设)位居全省先进,群众安全感、执法满意度连续多年领跑全省。2018年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7.7%和13%,进京、进省上访人次同比下降33%和54.7%。先后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城市、全省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市委书记陶方启说:“当前,宣城市正处于争创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城市的关键时刻,只有‘德法共建’,才能有效推动群众从‘认知法律’向‘认同法律’升华;只有每个人都成为‘法律明白人’,才能真正让法治思维、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只有让宣城百姓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治宣城才能形神兼备、秩序井然、行稳致远。”(翟永俊 利成志)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