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突出问题明确裁判思路

2020-05-21  来源:法制日报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近日,根据对2019年商事案件“发改提指”情况进行分析,安徽高院相关业务部门对发回、改判、提级指定法院审理案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并结合具体案件,详细阐释裁判思路和法律依据,对相同或类似案件的审判具有指导参照作用,不仅为各地法院答了疑、解了惑,还避免“同案不同判”的出现,促进商事案件的裁判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以安徽高院民二庭为例,过去一年,该庭共立案876件(含旧存29件),其中一审立案52件,审结44件;二审立案210件,审结182件;申请再审案件立案592件,审结589件;提审收案20件,审结20件。

在二审案件中,维持原判、改判、发回重审、撤销原裁定并指令审理占比为56.04%、11.53%、6.59%、3.29%。在申请再审案件中,裁定驳回再审申请、本院提审、准予撤回再审申请则分别占到94.73%、2.54%、2.71%。在民事提审案件中,撤销原裁定并指令再审1件,发回重审5件,改判10件。

据此,从起诉和受理、送达、事实和证据认定、适用法律等方面,梳理提炼了33个审判难点和问题。通过结合具体案列,分析报告具有了“把病脉开药方”的功能。对于在起诉和受理环节,还存在涉及执行和解协议另诉、第三人起诉解除合同、当事人诉讼请求不明确、民刑案件交叉等问题,明确了今后审理把握的重点和思路。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案件审判的法定原则。如果在事实和证据面前有“摇摆”,势必会影响到案件的公正性。针对一些商事案件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报告进一步明确裁判思路,明晰事实和证据问题以防“摇摆”,对同类型案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分析报告聚焦事实和证据的认定,深入剖析了19个突出问题和“解题思路”,有助于统一裁判尺度。记者注意到,这些问题多体现在借贷和工程结算类案件上。

在借贷纠纷案件中,不少借款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的。诉讼当事人会将微信、支付宝转账作为证据提交,但如何证明是借款而非投资款等其他性质款项,往往给审判带来难度。对此,分析报告进行梳理明确,对于转款方以转款凭证、微信记录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收款方以款项是投资款而非借款提出抗辩并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的,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事实对款项性质进行认定。对于借款本金的认定不能仅依据转账记录,应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因素综合判断。

建设工程的结算涉及多方利益,容易扯皮导致“糊涂账”。分析报告在结算单签字证明力上,明确承包方提供的结算单上有发包方现场施工员的签字,且发包方两名工程负责人签字确认,可以证明发包方对结算价款的认可。在判断结算书备注的意思表示上,明确需依据工程结算书的内容、备注时间等综合认定,实际施工人单方在工程结算书上所做的备注是单方意思还是双方合意。关于结算款项的认定,各方共同签字的结算协议效力高于结算前形成的单方工作人员意思表示。通过对这类案件裁判思路的明晰,让工程结算“不难算”。

此外,报告对适用法律问题进行了梳理,对补充协议是否作为守约方放弃原合同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证明、融资租赁法律关系性质的认定及处理、合同部分无效是否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等进行案例解读,为各地法院提供参考借鉴,从而正确适用法律,真正解决争议。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