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长安网群: 合肥 淮北 亳州 宿州 蚌埠 阜阳 淮南 滁州 六安 马鞍山 芜湖 宣城 铜陵 池州 安庆 黄山 广德 宿松
 
安徽长安网首页>> 政法文化>>  
政法文化
“家暴”就是“家风”
稿件来源:安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0-05-26 17:15:14

父亲生前是80年代的老党员,有着40多年的党龄。凭着脚踏实地和一身正气,从一名县化肥厂的锅炉工逐步成长为单位的中层干部。先后担任厂销售科科长、物资科科长、分厂厂长。从我记事开始,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异常的严厉,尤其是对我的管教。实行“家暴”更是家常便饭,我的抗击打能力就是从那时开始锻炼的。

记得大概是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那时已是厂销售科的科长。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科长”。那个年代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化肥的销量供不应求。全国各地等待购买化肥的车辆从厂门口排起了长龙,延绵几公里,有的车辆一停就是十天半个月。父亲手握“重权”,所有出厂的化肥都要经过他所在的部门开票,而且还要经他在票单上签字。那时的我对此没有任何概念,只觉得父亲“混”得很好,“朋友”很多,家里面经常来人。

一个初夏的下午,放学后我早早回家,独自在家等候父母下班归来。一名操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敲开了家门,在确认了地址无误后,从包里拿出一包用报纸包得方方正正的包裹,放在桌子上转身就走了,临走时还不忘嘱咐我一定要等父亲回来后转交给他。 

“好奇害死猫”这句话说得太有道理了,我就是那只被害死的“猫”。大门还没关严,我便急不可耐地打开那神秘的包裹。眼前的一切让我惊呆了,两沓崭新的“大团结”对我发出由衷的微笑。要知道那可是当时市面上流通的最大面值的人民币。“巨款”并没有阻止我好奇的步伐,笨拙的小手开始体验一夜暴富的快感。200张“大团结”在我手中恣意飞舞,遍地开花。初学的乘法口诀使我很快得出了总数“2000”的结论。

那时父亲每月的工资也就100多块,中产阶级“万元户”在当时的小县城也是凤毛麟角。我仿佛眼前瞬间堆满了“大白兔”、“健力宝”、“熊猫冰棒”外加一台“小霸王”……兴奋之余开始打扫“战场”,我小心翼翼地将两沓“大团结”码齐摞好,按照报纸上原有的皱褶打包还原,整理妥当后满心欢喜地期待父亲的归来。

父亲如期而归,我不带标点符号地把包裹的来源向父亲作了汇报,却刻意隐瞒了自己“开包验货”的过程。父亲似乎早有预期,未作言语,按照我之前的流程又重新走了一遍。199张?第二遍、第三遍……结果都惊人的相似,就是199张!严刑拷打之下我如实交代了“开包验货”的过程,却矢口否认自己拿了一张,武力的升级也未能换来我最终的改口。遍身的“彩虹”见证了父亲皮带的坚韧,歇斯底里的嚎叫响彻巷口,“大白兔”、“健力宝”、“熊猫冰棒”和“小霸王”瞬间化为泡影。母亲的舐犊情深最终阻止了“家暴”的继续。父亲无奈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大团结”,整理摊平后凑足200张原样包好,低声对母亲说道:“下午已经送到我办公室去了,没想到还是送到家里来了,明天交给厂里吧”…… 

接下来的几天我的情绪异常低落,委屈和怨恨随着“彩虹”的褪色渐渐消失殆尽。周末的家庭大扫除使整个事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母亲手中的扫帚为我洗清了冤屈,在沙发下沉睡了几天的那张“大团结”终于重见天日。原本以为就此能沉冤昭雪,等来的却是父亲的“不该拿的东西不要拿!”的警言忠告…… 

1993年,“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写入《宪法》,计划经济体制也自此退出历史舞台。此时身为分厂厂长的父亲工作越来越忙,出差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可家里的物资生活条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第一台“金星”牌14寸黑白电视机仍在不辞劳苦地效命。阳台竹竿上支起的“蜈蚣”牌天线还在翩翩起舞,伴随着屏幕上的“雪花点”吱吱作响。时常造访的父亲的又一个“朋友”似乎也感觉到了一些的“不和谐”,趁着父亲出差之际差人送来了一个大纸箱,里面装的是一台21寸的大彩电。

随行的安装工熟练地完成了安装调试。内置天线接收信号的清晰度和屏幕上绚烂多彩的画面让我觉得世界是如此美妙。屏幕下方的“PANDA”显得分外耀眼,刚上中学的我告诉自己眼前的宝贝叫“熊猫”,听母亲说要3000多块。此时摆在一旁的老“金星”更显得格外刺眼。“灌篮高手”和“蜡笔小新”在我手中的遥控器上愉快地游走,瞬间感觉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美好的时光被出差归来的父亲彻底打破。母亲告诉了父亲电视的由来,似曾听闻的话语再次勾起了我痛苦的回忆——“明天送到厂里去吧”——因为这句话,我彻夜难眠,“我要保护我的‘熊猫’,我要保护我的‘世界’”。父亲言出必行,搬运工也如期而至。我横躺在楼梯口,拼尽全力紧紧抱住搬运工的腿,试图用自己瘦小的身躯阻挡“熊猫”远行的步伐。父亲的衣架铁丝早已准备就绪,男子单打的规定动作依旧操作得规范娴熟,哭天喊地的嚎叫让我再一次回到了“黑白”时代……

无数次的“家暴”伴随着我的成长,而唯独这两次让我永生难忘。踏入社会后,我曾时常抱怨父亲——他用他矢志不渝的坚定亲手扼杀了一个“富二代”。我曾试着“采访”他,当初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如此坚定地作出决定?他回答我的始终还是那句“不该拿的东西不要拿!”

参加工作后,自身工作性质使我同样也面对了很多“朋友”。每当面临“诱惑”,父亲的警言犹如利剑直插入心,时刻警醒我“不该拿的东西不要拿!”

如今父亲已经辞世五周年了,昨天是他的忌日,我到他的墓地去祭扫。曾经的一幕幕又浮现在脑海,我始终认为父亲没有走,事实上他也一直都没走,他将永远陪伴在我身边,用他独特的“家暴”为我答疑解惑,向我诠释“家风”的真谛……

(宣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张宇)


(责任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