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优化司法服务 护航发展大局

2020-07-23  来源:人民法院报

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两级法院围绕发展大局,从机制创新、优化司法服务上下功夫,通过提高审判执行质效,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功能,不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宣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围绕发展大局 优化营商环境

宣城山灵水动,人文昌盛,是安徽唯一与苏浙两省交界的市。2018年底,宣城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推进宣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吹响全市高质量发展进军号,大量省外投资项目开始落户宣城。

“坚持平等、全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司法理念是全市法院审理执行涉企案件全过程的根本遵循。”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钱明树在宣城市委召开的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作出明确表态。

宣城中院迅速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关于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16条具体举措,为宣城市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提供精准的司法服务。“司法的政策要与经济发展的形势同频共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为首要目标。”钱明树说。

两年多来,宣城中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先后出台8份文件,推出52条具体举措,切实将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中。

破产案件的处理,是营商环境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宣城中院以创新思维,推动破产案件有效审理。先后办理涉安徽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大唐重整案”、安徽省861项目“中国茶府”重整案等一批大要案;成立全省首个破产清算审判庭,推动成立全省首家市级破产管理人协会,发布全省首份房地产企业破产审判白皮书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积累了破产重整的“宣城经验”。

2018年以来,宣城两级法院助力22家企业重返市场,推进35家“僵尸企业”及时出清,盘活土地3871.10亩。“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工作科学有力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肃清了环境、盘活了资源。”宣城中院破产清算审判庭庭长储全胜说。

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宣城中院挂牌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司法保护宣城山青水绿环境优美。旌德县人民法院成立全省首个“两山”巡回法庭,集中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52件,助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全市法院以司法审判促进形成依法行政的政务环境,强化对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2018年以来,审理以民营企业为原告的行政案件176件,其中行政机关败诉32件。宁国市人民法院专门向行政机关发送《行政机关败诉案件启示录》,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经营行为在公共领域受到平等对待。

2018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理涉企案件29816件,涉案标的额达54亿元,4起案例入选“安徽省法院保护民营经济八大典型案件”和“安徽省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营造了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转变执行方式 保障企业权益

2月19日,宣城中院执行局收到一起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678.6万元执行款全部到位的通知。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宣城中院通过“云执行”顺利执结的第一案。

面对线下执行受阻,宣城市两级法院全力推进线下执行向线上执行转变。对有利于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执行案件,优先立案,切实加大执行力度。宣州区、绩溪县、宁国市等基层法院在疫情缓解后,依法果断对长期被占用的厂房实施强制腾退,保障企业顺利投入生产经营。对因疫情导致陷入困境的被执行企业,依法灵活审慎适用执行措施,贯彻善意文明、“放水养鱼”的执行理念,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复工复产的不利影响,为企业纾解经营困难。

“大标的额案件执行的关键在于资产的处置变现,小标的额案件执行的关键在查人找物。”宣城中院执行庭庭长芮征兵说。对大额资产的处置,宣城中院积极寻求从根源和制度上解决问题的途径,经过多年实践,推动并形成了由国有公司兜底参与竞买的机制。小标的额案件则突出执行强制性。在端午节前后,宣城法院统一开展为期两周的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债务专项执行行动。在因疫情无法实施司法拘留的情况下,宣城法院仍成功执行涉企小标的额案件627件,执行到位金额1.45亿元。

为加快资产处置,提高拍卖成交率,宣城法院在今年的“安徽法院司法网络拍卖节”上,广泛采用“直播+VR”的方式,对55个标的物进行直播拍卖,最终成交29件,成交额达2343.34万元,多项标的物成交溢价率超过70%。

“面对一时陷入困境的企业,我们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用活执行措施,想方设法盘活企业资产,让企业重整旗鼓。”宣城中院副院长陈钢新说。

宣城市水晶产业园因一起巨额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濒临倒闭。为盘活产业园资产,宣城中院执行法官多次组织银行、管委会、税务机关和购买意向人协商座谈,从政策、法律等层面释疑解惑,并与相关银行建立网络司法拍卖贷款服务,为竞买人留足更多的生产经营可用资金。目前,涉案14处厂房已成交9处,5家企业顺利入驻并投入生产。

从2018年开始,宣城法院深入开展涉金融专项执行行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共执结金融债券案件3466件,执行到位金额17.56亿元,有效保证宣城金融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宣城银行系统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离不开宣城法院的强力执行。”宣城市银行业协会副会长谢其斌由衷感谢法院。

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9424件,结案7330件,结案率77.78%,不仅没有因疫情导致下降,反而同比上升6.12个百分点。其中执结涉企案件1797件,涉案金额10.29亿元。在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法对119家企业解除账户冻结,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

发挥职能作用 及时纾困解难

土地供而未用、用而未尽,房产长期闲置、诉讼不断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成为近年来制约一些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绊脚石。宣城中院结合审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在全市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产权保护巡回庭,在立案、审理、评估、执行等方面为开发区涉企纠纷提供快捷司法服务。

2019年1月7日,宣城市委书记陶方启专门为该产权保护巡回庭揭牌。宣城中院派出3名在商事、破产、行政案件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员额法官,在产权保护巡回庭办公,形成和开发区无障碍沟通工作对接机制。巡回庭设立以来,审理了开发区涉企案件74件,协调处理10余家企业盘活及“僵尸企业”处置中遇到的难题,盘活土地7万余平方米,助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余家。

“巡回庭把破题解困当作法院自家的事,积极创新工作举措,解企业燃眉之急,化管委会现实之困。”在开发区党工委委员余红看来,巡回庭已经成为架通法院和管委会、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的“桥梁”。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宣城市两级法院及时开通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民营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企业可能遇到的法律障碍,广德市人民法院建立院领导“一对一”帮扶机制,从企业生产经营、用工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靠前指导联系企业防范化解复工复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宁国法院成立企业帮扶工作组,深入开发区就企业关心的疫情防控期间职工工资报酬、相关劳动关系调整、劳动争议处理等法律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4月至5月,宁国法院先后受理了安徽亚夏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为原告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192件,其中143件的被告分布在重庆各地。5月25日,合议庭成员背着143本卷宗赶赴重庆现场办案,在7天时间里成功调解109件,当场达成分期还款计划,及时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拓宽多元平台 化解涉企纠纷

为了给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式,宣城市两级法院发挥法院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先后在全市各乡镇设立了54个便民诉讼服务站、诉调对接工作室。

2019年10月9日,宣城市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宣城市商事调解委员会驻点工作站同时在宣州区人民法院挂牌成立,7名退休法官、退休干部担任调解员,以2名调解员加1名辅助人员的形式组成团队开展工作。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共受案1994件,成功调解752件,其中涉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纠纷107件。

同年12月,宣城中院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出台了《宣城市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实施办法》,将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成功率、辖区民商事案件万人诉讼率、“无讼社区”创建等纳入市对县市区年度平安建设考评体系。

各基层法院也在不断完善利企便民的多元化解诉调对接平台、工作机制。宣州区法院推动与企业主管部门联动协作,发布《宣州区人民法院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工作措施》。宁国法院与宁国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有效推进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非公有制企业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泾县、郎溪县人民法院联合县总商会、县司法局共同成立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绩溪县人民法院首创员额法官与乡镇专职人民调解员一对一交流指导机制,推动形成“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多元处理新格局。广德法院充分发挥乡镇诉讼服务站、“老同志调解工作室”等作用,化解矛盾纠纷。旌德法院构建“314+”多元化纠纷解决网络,有效化解涉企案件。

目前,全市法院诉前调解、立案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小额诉讼案件分流、司法确认等10余项多元化纠纷调处职能常态化运行。2018年以来,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了1657件涉企案件。

此外,宣城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开展“百名干警联百企”走访调研活动200余人次,了解掌握企业涉法涉诉问题和司法需求,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提高风险防御能力。结合审判实际,总结、归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编印《企业常见经营法律风险提示及防范建议60例》,提醒企业加强风险防控,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周瑞平 洪骏)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