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扶贫拔穷根 山村蝶变焕新颜

2020-08-26  来源:安徽法制报

安徽法制报讯 “路宽了,景美了,收入增了,人也更有精气神了,村集体收入更是翻了7倍,我有信心,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我们潘石还会更好的。”谈到潘石村的变化,村里的贫困户汪先君有说不完的话。汪先君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搭上了电商快车增收致富,同他一样在脱贫道路上稳步前行的还有潘石村另外100多户贫困户。 

2017年,一支由市县两级检察院共同派员组建的3人扶贫工作队进驻宣城市泾县泾川镇三个贫困村之一——潘石村,到村后,工作队抓基建、促产业、提教育、重医疗……带领着潘石村从一个村集体收入仅2万元的贫困村蝶变成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 

■走村入户双脚丈量致富路 

“当初听说市县两级检察院都派人到我们潘石搞扶贫,心里那叫一个开心呀,都穷怕了,盼着他们能带我们拔穷根、摘穷帽。”面对村民们的殷殷期盼,扶贫工作队的压力着实不小。 

从2017年工作队进村开始,泾县检察院驻村扶贫干警查富宏就一直坚守在潘石村扶贫一线。如何探索一条适合潘石村的脱贫致富路,是摆在工作队面前的第一道难关。用查富宏的话来说:“虽然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但搞扶贫工作,几个人都是头一回。”再难也得硬着头皮上,工作队一边摸索,一边总结。 

“坐在村里等着大家找上门来可不行,我们必须像‘走亲戚’一样,深入群众中,和他们拉家常,访民情,解难题。”陈建军是宣城市检察院派驻在潘石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虽然2019年才从原队长崔琳手中接过接力棒,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扶贫心得。对他而言,小康生活既靠村民们的双手干,也要靠工作队干警们的双脚跑。 

“陈队长、查队长,我们家的事你们知道,老方坚持扩塘养鱼,这塘离我家地基那么近,挖了影响房屋安全怎么办,我坚决反对,你们帮忙想个法子,天天吵也不是事呀。”原来,老汪和老方这两家邻居,为了挖一个水塘,吵得不可开交,经过多级调解,均未获成效。这不,正赶上陈建军和查富宏下村入户,老汪主动拦下他们,想把这事做个了断。看到老汪的态度有所缓和,两人立即商量,就地耐心调解,最终,老汪以6000元的价格一次性买下了老方的鱼塘,两邻居也握手言和。 

疫情影响,张子德和潘国华外出务工受影响了,要帮助他们申请务工补助;几个贫困户家里养来补贴家用的牲口卖不出去了,需帮忙联系售卖;连日阴雨,汪先君家准备售卖的木梳子都发霉了,得想法子帮他减少损失……在工作队的扶贫日志里,这些走访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被一一列出,同时记下的还有一份份沉甸甸的关心。 

■前沿阵地谱写检察扶贫曲 

“检察工作室开到村里头还真少见。”在泾县检察院的支持下,2017年,以工作队副队长查富宏名字命名的检察工作室在潘石村挂牌。工作室成立之初,查富宏给大家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一定要发挥好工作室“前沿阵地”的作用,谱好检察扶贫这首曲。 

“查队长,我正要找你呢,得亏了你的调解,小赵已经把钱补给我了,钱虽不多,但好歹能补贴点生活。”8月14日,泾县潘石村的贫困户严老汉特地赶到村委会,对驻村扶贫的查富宏表示感谢。 

原来,严老汉将自家的8亩土地流转给同村的小赵耕种,但小赵给的租金却比给其他村民的少30元一亩。知道情况后,严老汉十分气愤,找小赵要求补齐差额,被他一口回绝。这可把严老汉气坏了,他顶着大太阳跑到村里找查富宏要讨个说法。 

查富宏一边听严老汉“倒苦水”,一边安慰他。随后他和村里的治保主任找到小赵,一番沟通后得知,严老汉这些地原来是租给其他人的,合同到期后,对方不再耕种,这才转接到小赵名下,小赵心里有点气不过,于是扣了严老汉30元一亩的承租费。 

“严老汉的田位置不比别人差,产量也不比别人低,咱不占理,可不能赌这口气,80多岁的老人家顶着大太阳跑来跑去,谁家还没个长辈呀……”两个人对小赵既释法又说理,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补齐了租金。 

工作室成立后,每天来往的群众络绎不绝,现在,像严老汉这样遇到纠纷就到检察工作室已经成村民们的共识。3年来,借助工作室,扶贫工作队已经累计为村民调解矛盾10余起,有效防止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工作队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普法讲座,为村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用法治为潘石村的脱贫攻坚添砖加瓦。 

■志智双扶激活脱贫内生力 

潘石村的贫困户以因病、因残致贫为主,大部分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能力弱,缺乏致富能力和门路。为了破解这些脱贫难题,扶贫工作队一家家入户摸排,为贫困户们想“点子”、找“门路”。 

“检察院干扶贫一定要立足检察工作职能,不仅仅停留于送温暖,要延伸到送政策、送法律、送知识,要在扶智和扶志上下功夫。”扶贫队到村后,一致认为要结合检察特色,带领着潘石村村民奔小康。 

在两级检察院的支持下,潘石村的水泥路修起来了,水渠硬化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都被村里的画材公司老板周玉云看在眼里,2017年,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向周玉云的画材公司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万元,当年就获得了2.6万元的收益。这笔投资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为贫困户“摘帽”提供了契机,村里不少贫困户也成了画材厂的工人,月均增收2000余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有能力的贫困户,陈建军、查富宏和扶贫专干贾璋兴挨家挨户去动员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种、养殖业。柳世喜和汪根宝家养鸡,谢金龙家养牛,高小牛家种起了覆盆子……扶贫队不仅帮忙申请各项扶贫补助,缓解资金压力,还为他们联系技术培训班,学习科学种养方法,就连产品的出售,扶贫队也要操上一份心。 

脱贫不仅靠大人,孩子们更是未来发展的生力军。要想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斩断穷根,就必须要重视教育。对村里18名在本地就学的贫困学子,工作队不仅从经济上予以支持,还充分结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经验,坚持月月走访,时刻把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现在,村里已经有8个孩子从大学校园迈入社会,用知识为家庭脱贫添了一份力。 

“时间都去哪了?”这是扶贫工作队三人最常发出的感慨。看着如今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潘石村,答案都藏在了村里修起的一条条水泥路上,映在了各个村企如火如荼的开工画面里,记在了一本本饱含深情的扶贫日志里,也留在了老百姓们的交口称赞中。(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徐奥萍)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