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法治扶贫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0-08-27  来源:安徽长安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神桥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法治乡村建设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以法治融德治促自治,通过法治扶贫,引领乡风文明,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2017年出列贫困村,2019年贫困户100%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为零,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的2.1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37.8万元。先后获评民主法治示范村、五星级党支部、社会综合治理先进村、乡村振兴战略先进村等光荣称号。 

法律顾问打通法治乡村“最后一公里”

法律顾问是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的“一镇一团队、一村一顾问”工程,全县24个镇383个村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深化教育,引领学法尊法。法治讲座每月一次,结合农村生产生活时节,讲解婚姻、宅基地、物权、大气污染等法律法规,宣传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等扶贫政策。坚持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动村民学法,提升依法治村水平。“我们原来都不懂法,遇事就靠吵架,再不然就靠拳头,现在想想真是愚昧。”神桥村贫困户刘保昌感慨道。建立法律顾问值班制度,每半月在村里开展一次集中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少数群众眼红扶贫政策红利,利用各种手段“争当贫困户”,“哭穷”“晒穷”,有的全家合伙弄虚作假、与老人分房分户、隐瞒收入等,伸手想要“政策帮扶”,法律顾问讲解政策、说服教育,6户伸手“要扶贫”的群众主动放弃不合理诉求。

真情服务,引导守法用法。法律顾问主动对接,帮助89户贫困户与涡阳农家女兔业专业合作社签定养殖回收协议;帮助27人与务工单位修正并签定劳务合同,规避了合同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双方合法利益。“签了合同,有了法律保障,我们干着也踏实” 贫困户蒋素梅说。2016年5月,村民王丽和丈夫返乡创业,以每亩900元的租金流转了500多亩土地,和村民签定了3年的合同,由于连续两年亏损,王丽想降低土地租金,于是和村民们产生了纠纷。在实地了解情况后,法律顾问唐凤龙把他们都请到了一起,进行面对面调解,最后,村民们把土地租金降到700元每亩。王丽高兴的说:“有事找顾问,帮俺解忧愁,这辈子也没曾想过俺也能有律师,真不赖!”

法治保障筑牢脱贫攻坚“最前沿防线”

全面小康离不开法治保障,涡阳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把“律师超市”开到群众家门口,实行菜单式供应、点单式服务,把顾问团律师和优秀人民调解员身份信息、二维码、专业特长、联系方式等进行公示,群众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

降低门槛,优化法律服务。开辟法律援助和公证绿色通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仅凭《扶贫手册》就可享受法律援助和免费公证服务。援助律师或公证员负责建立贫困户法治服务一户一档,并作为该户法治扶贫责任人,提供法律服务,协调解决涉法涉诉问题。“通过法治扶贫,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涉法涉诉问题解决了,村民之间的纠纷也少了,大家都是一门心思搞经济,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神桥村党总支书记罗平说。

无缝对接,帮扶特殊群体。建设“黄丝带”帮教基地,加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对贫困家庭中刑满释放、社区矫正人员,优先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安置,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贫困家庭中有在监狱服刑的人员,帮助申请“远程探视”,让家人远程“探监”,减少探视成本,缓解亲人之间的思念,树立生活信心,增强脱贫信念。


法治文化引领乡风文明“最快加速度”

法治文化建设是依法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桥村抓住县司法局帮扶有利条件,大力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动乡风文明,加速乡村振兴。

强化阵地建设,繁荣法治文化。涡阳县司法局投入32.5万元改善神桥村法治基础设施。建设占地8000平方米,集法治长廊、凉亭、林荫道、篮球场、健身器材于一身的法治文化广场;建成法治书屋并配套《农民学法用法读本》《农村“两委”干部学法用法读本》《民法典》等农村实用的法律书籍1300余册;以礼让为主要内容的“六尺巷”法治漫画文化墙成为村里一道靓丽风景。“法治文化广场是我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再忙我每天都去溜达一圈,看看花、拉拉呱、跳跳广场舞,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是开心。”村民高仲云老人高兴地说。

强化“三治”融合,提升治理实效。神桥村在加快推进法治建设的同时,注重结合农村实际,把依法治理同村民自治、德治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乡村治理实效。通过村“两委”换届,配齐配强村党总支、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班子成员,捋顺关系,明确职责,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落实村民自治,通过“网格化”社会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组,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组织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好人选树、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村民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思进思富、向上向善,积极建设美好家园,主动融入乡村振兴。

强化志智双扶,推进乡风文明。扶贫不扶懒,志智双扶方能拔穷根,神桥村通过设立“爱心超市”,让群众用劳动换积分,用积分到“爱心超市”换商品,有效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该村还注重加强村民实用技能培训、设立扶贫公益岗、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努力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利用广播村村通、党员活动日、微信工作群等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脱贫致富典型、移风易俗等,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让文明新风吹拂寻常百姓家。“通过法治扶贫,神桥村不仅村容村貌变漂亮了,到处干净整洁,关键是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观,大家心气足、干劲大,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明显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安徽省涡阳县司法局局长陈涛说。

从贫困村到“先进村”,从“信访村”到“法治村”,神桥村在奔小康、奔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刻苦拼搏、奋勇前进,一个生态宜居、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神桥新村屹立在皖北大地上。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