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助力企业发展“法”味浓

2020-09-03  来源:安徽长安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淮南市以更有力的法治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努力建成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城市。

法治宣传“暖”企

组织120余名律师、法学专业师生和普法志愿者成立“送法进万企”宣讲团、组织12名法学专业人才成立淮南市民法典双百宣讲团,今年共开展民法典宣传、“政策法律进企业”、经信法治宣传月、普法讲座暨企业复工复产交流座谈会、企业安全生产与环保法律知识进园区等涉企法律讲座200余场次,将支持制造强省、制造强市建设有关政策文件和安全生产、劳动关系、融资借贷、知识产权等内容的相关重要法律条文汇编成册,发放到全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全市7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法律图书角,年均开展企业代表旁听庭审、企业法治文艺演出等40余场次。建成全市三级普法微信塔群、“淮南司法” “淮南普法”微信公众号及微博4个新媒体账号,累积发布典型涉企案例260余件。

法律服务“助”企

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制度机制,加强法律风险评估,把律师专业意见作为特定市场经济活动的必备法律文书。从6方面部署18条专业化、法治化举措,招募100余名法律服务人员,成立涉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维权、民营企业等5个专业化涉企法律服务团队,推出合并(破产)重组、重要经营决策法律咨询、重大案件(事故)代理处置等近10项精准法律服务产品;6323名法律服务人员进驻“12348安徽法网”,开设182家个性化法律服务店铺、发布法律服务产品1921个,针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债权债务等问题,免费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

法律援助“护”企

在工会和农民工维权中心等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03个,在农民工集聚地和工业园区、村(社区)居委会等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1083个。将法律援助“直通车”开到企业身边,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法援惠民生 扶贫奔小康”系列活动,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依法为企业困难职工、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今年以来,提供农民工等职工法律援助706人次。法律援助进一步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推进涉嫌犯罪的2名民营企业经营者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法治体检“利”企

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等活动近200场次,对企业财务制度、用人制度、经营合同、纳税行为9类事项等进行全科式“把脉问诊”,帮助企业健全依法规范经营长效体系。梳理多发性法律风险74个、提出法律意见近300条。组织全市近6000名司法行政干警、人民调解员定期深入企业、工地摸排化解合同争议、社会保险、欠薪等涉企矛盾纠纷,建立市、县商会,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29个、选聘专职调解员132名。截至7月底,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409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179件。调解涉合同纠纷544件,生产经营纠纷455件,劳动争议纠纷183件,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55件,涉及民营企业纠纷15件。

减证便民“惠”企

拟制《淮南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取消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9项证明事项,印发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工作、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意见,按照“八个一律取消”原则,确保申请资料压缩60%总目标;加强对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动态调整合法性审查,保留、调整权力事项分别为2463项、374项。充分听取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意见,清理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政府规章32部、保留市政府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503件。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