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之力”聚“百姓之心”筑发展之基

2020-11-24  来源:淮南日报

淮南市全市组织公务员旁听法院庭审48次,7200余人参与,12名市领导和28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在《淮南日报》发表法治文章;淮南市创新开展的《淮南子》法治思想研究成为全省重点关注课题,“豆娃说法”成为在全省叫得响的普法品牌,淮南法治文化馆成为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回眸“七五”普法工作,该市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淮南的总目标,以加强区域法治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加速推动法治实践,推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使“聚法治之力,筑发展之基”成为淮南人民的共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依法治淮立法先行,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品牌

立法保障助推普法。2015年,淮南市制定出台全国第一个以“法治”为命名的地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该《条例》对宣传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实践进行明确规定,成为指导全市“七五”普法规划制定和落实的行动纲领。市委、市政府批转了淮南市“七五”普法规划,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开展“七五”普法的决议。市法宣办每年制定出台年度普法计划和重点普法目录,让普法工作即有“远景规划”又有“近期展望”。

以考促学,推进学法用法。淮南市严格落实《条例》规定,采取“统考”+“抽考”的模式,组织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宪法法律知识测试。“七五”普法期间,全市共有20000余人次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统考,560余人次县级领导干部参加了抽考。

发掘地域文化,打造法治文化精品。打好《淮南子》这一文化牌,推进地域特色法治文化研究创作,先后组织开展《淮南子》学术研讨4次,发表相关论文、文章30余篇,出版了《〈淮南子〉法治思想研究》一书。充分利用豆腐的发源地这一文化名片,创作“豆娃”卡通宣传形象和《豆娃说法》系列动漫作品,打造了“豆娃说法”这一淮南特色普法品牌。《豆娃成名记》获得全国H5讲述“六五”普法新媒体大赛一等奖。

执法普法深度融合,构建齐抓共管“大普法”格局

压紧压实责任,变“独唱”为“合唱”。2016年,淮南市出台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 谁管理谁普法 谁服务谁普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机关作为普法工作的主体责任,确立了全市普法工作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格局。

制定责任清单,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全市90余家执法普法市直单位以年度为单位,在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公布责任主体、重点内容、重点对象、年度工作安排等普法责任清单。将90余家单位全部纳入普法宣传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年初统一部署、按季度督查推进、年底考核评价。此外,2018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普法效果)第三方评估指标和考评标准》和《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法效果第三方评估机制。

普法执法融合,变“两张皮”为“一张网”。执法过程中的普法是最有效、最具有针对性的普法,淮南市积极转变普法理念和方式,将普法融入到执法全过程、各环节,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市法院、市公安局、市城管局等单位分别在春雷行动、交通百日整治、拆除违建等执法活动中积极开展普法,收到显著效果。司法、执法部门积极梳理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说理工作,通过主流媒体先后发布各类典型案例415篇。

公正司法创新普法,让法治信仰植根群众心底

以司法促普法,以公开促透明。淮南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将普法工作与司法公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加快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新机制,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同时,通过微博微信新媒体及时推送司法案例,推行人民监督员参与重大案件评审,在新闻媒体开设普法专栏,常态化开展公民旁听庭审参与庭审现场及直播等,以案说法,明辨法理,促进公平正义。

宪法法律宣传,让法治精神浸润人心。开展“宪法八进”活动,以“宪法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司法行政机关开放日、“十佳普法宣讲员”“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及推荐活动、全市“万人宪法诵读接力活动”、宪法童谣万人诵读传唱,民法典“双百”宣讲活动等,在社会各界培育法治信仰。

服务型志愿者,让法治精神融入百姓生活。2016年淮南市成立全省唯一一家法治宣传志愿者协会,搭建起百千万普法志愿者平台。“七五”普法以来,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法治文艺演出54场,提供普法服务3万余人次。伴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淮南全民守法意识普遍增强,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同“六五”普法相比,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43%,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降34%。

守法者顺,奉法者强。如今,“法治精神”宛如一颗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在淮南城乡各地孕育、开花、结果,良好的法治环境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速剂”。(记者 何婷婷)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