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谯城区人民检察院,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办案团队,年龄最大的是刚生二胎的宝妈,最小的是刚走出校园的“初生牛犊”,“青春”是他们共同的标签。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他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勇于作为。
勇挑重担的“80后”
2018年初,谯城区打响了亳州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第一枪”。检察院负责人走进公诉科,“有个重大案件需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谁自告奋勇?”话音刚落,一只只年轻的手已经举了起来。就这样,平均年龄32岁、最低年龄仅有23岁的办案团队成立了。
团队办理的第一起涉黑案件,涉案犯罪嫌疑人15人,涉及八个罪名,卷宗121册,光盘403张。初次参与到扫黑除恶的青年检察官们没有被繁多的卷宗材料吓倒,他们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异地提审累计行程两千多公里,与公安侦查人员一起研判案情,向专家库成员虚心求教,连续奋战200多天,形成了30多万字审查报告。这为办案团队准确适用法律、依法顺利出庭打下坚实基础。
甘于奉献的“80后”
检察官孙亚龙在加入办案团队时,其妻子已有五个月身孕。产检医院就在办案点隔壁,孙亚龙却抽不出时间陪妻子产检。妻子预产期和案件开庭时间有冲突,带着初为人父的激动和期待,他毅然选择继续坚守岗位。
检察官宋向前的爱人是市医院护士,新冠疫情期间她主动申请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白衣战士。宋向前为支持爱人抗击疫情,在包揽所有家务的情况下,仍奋战在办案一线。
检察官助理裴影只请了半天假举办婚礼,随后又投入到案件办理中。他们把自己的青春之花绽放在检察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展现了谯城检察青春激昂的风采。
敢为人先的“80后”
在办理武某某案期间,正值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公布实施,其中规定的认罪认罚制度能否在涉黑恶案件中适用,让他们犯了嘀咕。新规定、新制度,没有先例可借鉴。
经汇报和审慎研究,从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出发,检察官在提审讯问时依法向各犯罪嫌疑人告知了认罪认罚从宽的法律规定,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该案的11名被告人适用认罪认罚制度。在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中适用认罪认罚制度尚属首次,既从快打击了黑恶集团犯罪,又彰显了法律的“温度”。
敢于监督的“80后”
在办理某涉黑案件时,面对5箱卷宗材料,办案组通过列表、画图将复杂的案件脉络梳理清楚,在梳理涉案公司资金账户时,一笔在立案前几天被全额提取的巨额资金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发现资金的主人是该县公安局副局长孙某某,查看犯罪嫌疑人的笔录中又发现孙某某与涉案首要分子关系非同一般,这是一把隐藏在案件背后的“保护伞”。通过核查,该副局长孙某某有重大违纪违法嫌疑,办案组遂将该线索上报,最终孙某某被以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三个月。
在书证审查过程中,通过横向比对还发现该案所涉公司从事非法业务的书证中频繁出现一个不在涉案嫌疑人之列的签名,经核实,该人为涉案公司法律顾问。办案组在核实大量证据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分析研判,依法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最终律师武某某被以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谯城区检察院青年检察官办案团队在实践中学习、在办案中磨炼,将案件办成铁案,将自己磨砺成精英,不断成长为谯城扫黑除恶“主力军”。谯城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被谯城区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办案团队成员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办理的武某某等案件被省人民检察院评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指导案例,该案还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人民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