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铝残留超标严重 宣城检察机关提起16起公益诉讼

2021-02-24  来源:安徽网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2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15件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典型案例。食品药品安全再次引发关注。

宣城市人民检察院近日正在办理22起油条中铝残留量超标的案件,其中生产经营者大多是早点店、面馆,也有一家火锅店。目前,该院已对其中16起案件依法提出民事公益诉讼,诉请法院判令这些生产经营者支付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价款10倍的惩罚性赔偿金并公开道歉。同时,宣城市人民检察院还将对部分构成刑责的经营者提起刑事公诉。

油条麻花铝残留超标最高达12倍

2月19日,宣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7期)》。这6批次不合格的食品都是铝残留超标,其中5个批次是油条,1个批次是麻花;5个批次来自宁国市,1个批次来自宣州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终产品(干样品)中的铝残留最大限量不得超过100mg/kg,而通报的这6批次不合格食品中,铝残留最高达1246 mg/kg,是标准的12倍多。

据记者了解,在制作油条的过程中添加含铝的食品添加剂,可以使油条更加酥脆,早餐店经营者在制作油条的过程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一般不会精准计量,从而导致油条中铝残留量超标。

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信息提醒,长期摄入铝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影响人体对铁、钙等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等,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

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宣城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开展核查处置,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

16起油条铝残留超标案已提起公益诉讼

油条这一中国人传统的早餐食品,其铝残留量超标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2月19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从宣城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去年10月,该院针对宣城市多地出现油炸面制品终产品中铝残留远超立案标准、严惩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情况,积极开展监督移送小专项活动,对于可能构成犯罪的行政案件线索,积极引导行政执法机关开展调查工作,并建议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去年11月,宣城市人民检察院与市场监管、公安、法院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围绕含铝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的油条行刑衔接移送标准强化开展会商,形成会议纪要,明确入刑标准。

2020年12月,宣城市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机关移送此类案件线索3件4人,行政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5件6人,公安机关立案11件12人,取得良好的监督效果。

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这些刑事检察案件中发现线索后,要求各县市区检察部门搜集相关的案件信息和线索。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宣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共收到了这类案件线索22个。这些案件来自宣城市多个县市区,大部分的生产经营者是早点店、面馆等,也有一家火锅店销售的从他处购来的油条被查出铝超标。超标的程度从3倍多到16倍多不等。

宣城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负责人高军2月19日告诉记者,生产销售超标油条的行为侵害了众多消费者身体健康权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检察部门目前已针对16起案件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其它案件正在积极办理当中。检察部门的诉讼请求包括要求生产、销售不合格油条的经营者,在市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和承担惩罚性赔偿金。(查丹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曹庆)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