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把脉百姓闹心事 助力社会大和谐

2021-03-31  来源:安徽长安网

近年来,淮北市司法局加大人民调解改革创新力度,依托临涣镇棒棒茶文化,倾力打造“南有六尺巷,礼让共和谐;北有一杯茶,一笑泯恩仇”茶馆调解品牌,探索“一杯茶”七步调解工作法,实现了调解结案率、协议履行率和群众满意度3个100%,形成了一方“小茶馆”成就“大和谐”的良好局面。  

临涣古镇,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自古以来,临涣茶馆就是调解群众纠纷、评议是非的场所,“有理到茶馆说”的老规矩也流传至今。2011年,市司法局注重挖掘人民调解特色,依托茶馆设立临涣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泡好“棒棒茶”,谱好“调解曲”,几年来,临涣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由创始时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拥有“老支书团队”“兵哥团队”“闻风到团队”“街长团队”四个志愿者团队,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500余例。茶馆调解被当地民众喻为“古有医者悬壶济世,今有茶客提壶安民”。

切实发挥社会功效,“茶馆调解”成为维护基层稳定的“压舱石”。充分发挥“茶馆调解室”窗口作用,积极开展便民服务,全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是让利益诉求“有门”。“茶馆调解室”的建立,让老百姓有固定的地点说事,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临涣茶馆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士宏将临涣当地“茶馆说理”的传统与人民调解结合起来,并经过多年的完善和磨砺总结提炼的调解方法,总结提炼“一杯茶”调解法,即:第一步,以茶暖人心,在谈茶论事中让当事人平复心情、稳定情绪;第二步,以茶说人生,通过心理疏导校正当事人人生观、价值观;第三步,以茶述纷争,通过倾听、关注、探索等三种方法识纷争,了解当事人的真实诉求;第四步,以茶找支点,调解员针对当事人的陈述进行评是非,解曲直,讲事实,摆道理,明政事,循法律,并从中找准解决问题的支点;第五步,以茶拆面子,从拆除假面子的理念入手,通过转变角色、改变出发点、参与评判、案例比较、借力助推、“焐热凉石头”等方法开展靶向调解;第六步,以茶“置梯子”,以礼为先、情为重、让为先、和为贵、法为据为当事人置好梯子息怒、息诉;第七步,以茶达协议,双方互敬一杯茶,一旦达成一致意见就要形成书面协议,并给予司法确认以防反悔。临涣镇144个连心茶室实现了全镇19个行政村全覆盖,以茶为引,讲事实、摆道理、明政策、说法律,调解纠纷不写状子、不交费用、不限案由、不限时间,纠纷当事人“红脸进来笑脸出去”,经调解达成协议后的纠纷,无一例当事人反悔或不履约情况。二是让全程服务“有为”。拓展“茶馆调解室”服务功能,设立“百姓说事点”,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服务。在茶馆开设人民调解微课堂,让人民调解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放式党校,用编排歌曲、小品、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等方式,把人民调解相关法律法规向党员群众讲清楚、说明白,扩大了人民调解工作社会影响。组织开展“调解夜话”活动,人民调解员和司法所干警,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和群众讲政策、话民生、促和谐、拉家常,与村(居)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一杯茶调解法”的调解事迹相继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的报道,调委会主任王士宏荣获2018年度全国最受欢迎的人民调解员,成为我省唯一入选者。三是让解决纠纷“有效”。聚贤纳英,落实《淮北市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打造一支“金牌调解团队”,吸纳“街长”“百事通”“茶博士”“五老”等民间调解能手,提壶调解纠纷,喝茶化解矛盾。机制保障,建立“五个对接”工作机制,即: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村调对接、法律服务对接,实现茶馆调解与诉前调解、警民联调、信访维稳、一组一会、法律服务等工作相结合。部门联动,调动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庭、法律服务所、综治、信访、村级调解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形成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0年8月,湖沟村50户村民与土地流转承包人发生纠纷,“百姓说事点”信息员及时将信息上报,茶馆调委会组织安排老党员、老干部等4名调解员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将调解场所放在了村民家中,放在了田间地头,先后3次上门调解,最终感动双方当事人,顺利解决了纠纷。  

切实发挥宣传功效,“茶馆调解”成为推动兴村助农的“助力器”。坚持把“茶馆调解”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积极搭建宣传平台,帮助农民懂政策法律、增收致富。搭建宣传平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示范基地、法治讲坛等宣讲平台,采取编排歌曲、小品、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等方式,把人民调解相关法律法规向党员群众讲清楚、说明白。在茶馆开设人民调解微课堂,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切入宣讲当前的大事要事,时间不超过15分钟,以短平快的宣讲节奏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据统计,“茶馆调解室”每年举办各类宣讲活动60多次,观众7000余人,扩大了人民调解工作社会影响。搭建服务平台。针对群众在“茶馆调解室”反映的农村实用知识短缺问题,聘请林果、畜牧等专家讲解种养殖以及外出务工、就业等方面的知识和政策,组织专家团队、技术指导员队伍、科技示范户直接到田间地头提供零距离服务,提高群众致富本领。针对临涣茶馆周边家庭作坊产销受限等问题,发挥36名“百姓说事点”信息员、调解员作用,帮助商家改良工艺、创立品牌;通过联系经销商、电商平台等方式,让临涣特产走出古镇,让更多商户树立了品牌意识,提振了发展信心。搭建信息平台。加强“茶馆调解室”信息化建设,在完善人民调解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推动茶馆调解利用qq、“法在身边”微信群以及司法行政专网进行在线视频调解。同时,搭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立说事远程视频系统,通过12348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载体,做好数据采集和统计工作,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帮助和服务。  

切实发挥党建功效,“茶馆调解”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粘合剂”。坚持以“茶馆调解”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战斗堡垒的作用。建立党建引领机制。近年来,临涣镇依托茶馆调解室,着力打造党群连心室、人大代表谈心室、政协委员连心室、妇女微家等多元调解组织,茶馆调解室根据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定期安排支部党员或邀请其他党组织代表到党群连心室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截至目前,各方累计收集社情民意600余条,形成议案、提案、调研报告等100余份,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消除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隔阂冷漠,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执政的群众基础。建立能力提升机制。邀请省高院、省司法厅、省委讲师团等专家学者到“茶馆调解室”,通过集中授课、座谈讨论、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人民调解员、村两委干部、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等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业务素质和知识技能,增强了带领群众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能力和本领,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近年来,共举办“茶馆调解”专题培训讲座46期,培训人员1400人次。建立服务承诺机制。设立说事电话、群众投诉箱、意见反馈簿拓展监督渠道,组织人民调解员跟踪督办,确保把人民调解工作落到实处。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定期组织村民对茶馆调解工作开展评议,充分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健全完善激励机制,修改《淮北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使用管理办法》,保障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合理动态增长,既保障了人民调解员工作待遇,又增强了人民调解员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