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花山区法院打造诉源治理前端品牌

2021-04-09  来源:安徽长安网

近年来,马鞍山市花山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坚持把诉源治理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维度,突出“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工作理念,打造诉源治理前端品牌,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为花山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法院力量、书写法院答卷。

推进诉源治理,防增量

建立健全万人成讼率考核机制。争取区委政法委支持,将“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考核和“无讼社区”创建纳入全区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制定《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进无讼社区(村)创建的实施意见》。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与区司法局等职能部门统筹协调,整合全区各级各类调解资源,变“分兵为战”为“集团作战”,探索成立全区一站式、一体化调解组织。广泛凝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各类调解主体,优先参与到纠纷化解中。将前端治理交给人民调解等组织,通过司法审查、司法确认等方式,为前端治理提供坚强后盾,推动形成“社会调解在前、法院裁判在后”的解纷格局。推进服务资源力量下沉。充分发挥区法院派出法庭纽带作用,主动延伸职能,定期组织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法官、调解员深入一线调解组织、行业部门指导、协助调解工作。对审判中发现的基层共性问题及时研判,通过开展巡回审判、法治教育、法治宣传等活动以案说法、以事明理,提升基层管理者和人民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就地解决纠纷的意识。

强化一站式建设,减存量

做大做强调解员队伍。组建专职调解员为主、兼职调解员为补充的特邀调解队伍,根据调解员知识背景、工作经历和专业特长组成类型化专业化调解团队,将调解员特长与纠纷类型相互匹配,优化组合调解资源。通过“法官+调解员”个别指导、专题培训、业务交流、庭审观摩等方式,促进提升法律素养和调解水平。突出立案部门问诊分流功能。研究制定《花山法院分调裁审工作指引》,推行以“诉前调解分流、立案简案分流、诉中难案流转”为内容的“二分流一流转”模式。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程序分流员,立案审查阶段对适合调解的案件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调解不成立案的,通过繁简分流智能识别、分案系统甄别,进一步提升案件分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简案直接分流至速裁团队,对审理中发现案件疑难不适宜速裁的,及时办理流转审批手续,实现案件快速流转。完善速裁队伍建设。调入2名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员额法官进入速裁队伍,组建3个“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特邀调解员”的速裁团队,进一步优化“调解+速裁”一体化工作模式。速裁法官指导调解员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出具法律文书;调解不成的,立案受理,速裁法官针对争议焦点开展调查,促进案件调判衔接、团队高效运转,提高办案效率。

传播法治文化,化变量

注重社会面宣传。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向基层组织、社区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宣讲诉源治理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开展法律指导工作。提升诉前调解的社会知晓率和群众认可度,为诉源治理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注重专业性宣传。定期制作《花山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专刊》,编印《调解员手册》、《特邀调解员调解案例汇编》,加强多元化解纠纷法律知识及典型案例的宣传,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向群众普及传统文化、道德经典,引导和鼓励群众主动接受文化引领和道德教化,让温良恭谦让等优良传统在辖区内蔚然成风,把纠纷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注重点对点宣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主动与辖区各类调解组织签署《非诉调解司法确认联动协议》,确定联络人员,畅通诉调对接渠道,有效扩大诉源治理工作对接组织的覆盖面。

(李军)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