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百姓关切,解决“急难愁盼”,安徽省连续3年组织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打造法治建设安徽品牌——

安徽:法治提升公平正义获得感

2021-06-16  来源:安徽日报

法治建设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百姓福祉。我省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重要内容,自2019年以来,省委依法治省办每年组织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2019年实施9项、去年实施10项,今年又组织实施10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突出导向 着眼长效

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打造高效便捷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施法律联动服务惠民生活动;开展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滞拨闲置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虚假诉讼深层次违法专项监督活动;开展诉讼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社会矛盾;依法公正高效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建成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馆;深入开展“昆仑2021”专项行动守护百姓安全;制定《安徽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近日,省委依法治省办发布了2021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10大项目。

“今年安排的‘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涉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安全、司法服务、法律援助、食品安全、卫生健康、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这些项目涉及面广、可操作性强,聚焦百姓关切、贴近群众生活。 ”省委依法治省办成员、省司法厅副厅长张国安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委依法治省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部署,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这一主题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结合安徽法治建设实际,聚焦保障改善民生,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在总结2019和去年“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经验基础上,今年初由省委依法治省办牵头,部署谋划 “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实际效果、着眼长效常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法治领域“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富‘含金量’。 ”张国安说,把握这一原则,各相关单位、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的法治热点难点问题,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法治建设领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公平正义密切相关的法治为民办实事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梳理,提出意见建议,积极踊跃申报。经过前期动员部署、征集申报、征求意见、集体研究等环节,最终从各单位、各部门选报的项目中确定了今年10项“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立法利民 执法为民

“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烦、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是群众和企业经常反映的问题。此次实施的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项目将给群众办事创业带来更多方便。

“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依申请行政事项时,以书面形式将法律法规规定证明的义务或者证明条件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由申请人书面进行承诺,已经符合这些条件、标准和要求,同时也愿意承担承诺不实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就不再索要证明,直接予以办理。”省委依法治省办秘书处处长桂勇介绍,2019年,国务院决定在部分地方和部门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去年12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扩大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范围。

桂勇表示,今年,我省将按照最大限度利民便民原则,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或直接涉及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直接关系公民人身、重大财产安全的事项外,有针对性地选取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特别是在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营、资格考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健康体检、法律服务等方面,原则上都要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减少“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进一步从制度层面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据了解,在执法为民方面,除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之外,我省还将实施打造高效便捷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项目。

“网上办事虽不是新鲜事,但分散在各部门官网的办事入口,让不熟悉流程的办事人找起来很头疼。 ”桂勇表示,省数据资源局组建后,持续深化网上便民服务措施,今年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项目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省数据资源局将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开发上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理、失业保险办理服务;上线“安康码”敬老版,开发安徽政务服务网亲友代办功能,解决老年群体智能技术使用难问题;优化“皖事通”人脸识别认证,减少群众重复使用人脸识别次数,方便群众掌上办事;开发“皖事通”App“说说办”功能,提供语音帮办服务,方便广大用户特别是老年群体、特殊群体使用。通过实施此项目,真正实现“群众办事一个入口”,让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在立法利民方面,今年我省立法机关将制定出台 《安徽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以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活动,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推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就业创业。

司法惠民 普法润民

截至今年4月,全省两级法院全部设立了少年法庭。记者从合肥市中级法院了解到,为实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全方位保护,合肥法院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形成社会调查、圆桌审判、犯罪记录封存、回访考察等一系列特色审判制度。在开庭前、庭审中、宣判前和宣判后这4个最有效的教育环节,分别开展庭审前置教育、庭审过程法庭教育、庭审后帮扶教育,分步骤、有区别地进行耐心教育和真情感化,最大程度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依法公正高效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是今年“法治为民办实事”中的司法惠民项目。围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省政法机关将依法公正高效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坚决依法严惩各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别是挑战法律和社会伦理底线的重大犯罪。

在司法惠民方面,全省检察机关将聚焦伪造证据、虚假陈述、隐瞒真相等诉讼失信行为,组织开展虚假诉讼深层次违法专项监督活动,重点打击涉黑恶势力“套路贷”“校园贷”及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领域的虚假诉讼犯罪行为,及时监督纠正错误的民事裁判和调解,办理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件。同时,政法机关还将实施诉讼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社会矛盾项目。

在普法润民方面,我省司法行政机关正在积极建设省级法治宣传教育馆,该馆位于合柴1972旁,预计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该馆将采取图文展示、光电影像、专题视频、互动体验等方式,普及宪法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提升全体公民法治素养。

为不断满足困难群众的多元化、多层次法律服务需求,我省司法行政机关将组织实施法律联动服务惠民生活动,通过深入开展惠民法律服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门槛,畅通法律援助服务渠道,针对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及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建立法律援助律师团队,降低困难标准,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开展律师进社区活动,努力实现法援助民目标。(记者 李晓群)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