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法院用诉讼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2021-06-17  来源:安徽法制报

让老百姓遇到纠纷后顺利进入司法程序,让“立案不难”,这是老百姓感受司法公平正义的第一步。连日来,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方便快捷的服务模式创新,全力打造多元化、多层面、多渠道的综合性诉讼服务平台,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司法为民温度。

立案最多跑一次,跑出司法加速度。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6月3日,市民王大姐收到了田家庵区法院寄来的受理案件通知书。王大姐兴奋地说。“真没想到,我就去了一次法院就立案了!”。之前,王大姐借给他人10万元,逾期后借款人一直没有偿还,王大姐便准备到法院起诉。来到田家庵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后,立案工作人员在审查她提交的立案材料时,发现缺少相关材料,工作人员告知她,她可以将缺少的材料邮寄递交即可。田家庵区法院在收到王大姐邮寄的补交材料后,立即为王大姐的案件立了案。

如此方便快捷,得益于淮南中院出台《申请立案“最多跑一次”的规定》。《规定》明确,当事人申请立案符合要求的,法院应当及时立案。当事人提交的立案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法院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补正内容、期限,之后当事人可通过网上立案、邮寄立案等方式向法院递交补正立案材料,无需再至法院办理立案手续。同时当事人还可以通过邮寄、安徽移动微法院、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现场申请等多渠道申请立案。当事人通过选择就近法院向有管辖权的异地法院递交立案手续的,法院及派出法庭还应按照跨域立案工作机制和程序,及时办理立案手续。

为群众办实事再小的事也是群众的大事。记者在凤台县法院毛集法庭了解到,一名男子想要立案,但立案者却并不是他本人,原来他是想替自己84岁的老母亲洪某前来立案,但是洪某因交通事故至今仍卧病在床,不能独立行走。

了解到这一特殊情况后,毛集法庭法官立刻来到洪某家中提供上门立案服务,整个立案过程仅用时十几分钟。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立案“上门可办”,针对出行不便的特殊群众,提供预约立案和上门立案服务这是淮南法院诉讼服务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中的一项。在这份清单中,还有诉讼服务“马上就办”,明确对群众咨询查询、材料收转事项申请等诉讼服务等项目,马上就办、一次办结。高校教师“帮你来办”,是淮南中院与淮南市师范学院合作,设立“法律专家调解工作室”引入第三方法律专家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矛盾纠纷“村里去办”,则是法院将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平台送进乡村、送进社区、送进网格,形成覆盖乡村的纠纷解决和便民服务大平台,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诉讼服务辅导、调解化解、巡回立案等具体服务。一系列的便民举措,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淮南法院真正将“百姓的心事做到百姓的心坎上”,也扎实推进了淮南法院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落实在为民服务全过程中。

智慧司法服务让群众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6月4日,潘集区诉讼服务中心网上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系统接收了一位异地当事人的网上立案申请,在核对材料后,当即为网络另一端的当事人办理了立案手续。

疫情以来,淮南法院通过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有效应对疫情防控的需要,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建设给打官司的群众带来切切实实的便利,以“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等信息化建设成果为支撑,推行“互联网+调解”工作模式,实现诉前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2020年,全市法院共通过在线调解平台调解案件16077件、成功办理全国跨域立案43件。全市法院均成立调解速裁团队,实行简案快审,办理案件9260件。在诉讼服务中心,全市两级法院均安排专人向当事人介绍手机APP诉讼服务下载路径,指导群众使用在线诉讼,提高网上诉讼服务平台的使用率。淮南中院定期督促两级法院使用诉讼服务平台进行在线调解、法律文书送达等工作。对诉前委派调解的案件,通过平台推送给调解员,提高了效率。调解员接收案件后,可通过平台利用音视频的方式调解案件、线上签署调解文书,既提高了调解效率,又节省了调解成本,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科技的便利,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淮南两级法院开通了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服务,设立专人专岗。对于当事人在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上提交的案件,及时审查、及时立案、及时转入诉前调解。今年以来,当事人通过移动微法院申请立案10671件,法院审核通过9156件;通过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网申请立案4411件,审核通过3240件,办理跨域立案165件。(徐洪勇)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