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不断的基层普法员

2021-07-14  来源:法治日报

彭敦耘(左三)组织普法小志愿者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 杨超 摄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 本报通讯员  刘奇英

法治长亭里悬挂着涉农领域的典型案例,法治文化墙上分享着与农民权益相关的法律知识,灯箱、吊旗上植入了普法宣传标语等法治元素……在安徽省宁国市龙阁村,曾经的烂河滩已经变身为农民法治文化公园,成了全村人气最旺、法治“氛围感”实足的休闲场所。

让这里改头换面的“设计师”是宁国市依法治市办专职副主任、宁国市司法局宣传科科长彭敦耘。10多年来,她不仅操刀法治公园建设,还打造法治农家乐、农家客栈,牵头组建法治文艺演出队,将法治与景观、文艺、旅游等相融合,组织开展了700多场法治宣传活动,用层出不穷的普法“金点子”,实现法治宣传进村入户到田头。

彭敦耘走上普法道路,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在2007年考入宁国市司法局之前,她曾当了10年的教师。进入司法行政队伍没多久,她就被调到普法与依法治理科,正式成为一名普法员。

“从三尺讲台到普法一线,这样的‘跨界’让我感到既新鲜又忐忑。”彭敦耘说,当时“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在即,她把考验当成契机,将五年以来所有资料一股脑儿全搬出来,分年度、分类别规整,做到对各类档案资料在哪卷哪页了如指掌。

通过这段时间“加班速成”,彭敦耘很快进入了新角色。随着工作的开展,她开始思考:什么是法治思维,怎样才能让法治信仰深入人心?

“普法不是走过场,不能简单停留在摆摆展台、发发资料上,更不能临到检查时加班加点搞突击,而是要让法治理念延伸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彭敦耘将延伸的“触角”先对准了乡村。

2011年,宁国市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如果能在美景中增添一点法治元素,让老百姓在休闲娱乐中学法懂法,那该多好!彭敦耘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在司法局领导的支持下,开始启动“龙阁村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试点工作,当起龙阁村村两委的“编外人员”,与村干部谈设想、定方案,拉着局领导做协调、要资金,泡在村里监督施工、盯进度。经过两个多月奋战,集观赏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全省首个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全新亮相。而彭敦耘因为风吹日晒、劳累奔波,脸都皴了,手上生了疮,脚底起了茧,有了“村姑范”。

2012年,龙阁村因民主法治建设成绩突出,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龙阁村试点成功后,宁国市又先后建成“法治文化公园(广场)”53个,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法治文化公园(广场)乡镇全覆盖的目标。

法治文化公园建起来了,普法宣传有了新场所,彭敦耘又琢磨起,如何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法治实践活动中来。

“我想着可以将法治理念融入文艺节目,将新时代的法治旋律融入传统曲目,把法治唱出来、演出来。”彭敦耘立马行动起来,牵头组建了宁国市法治文艺演出队,队员从起初的几人发展到目前的百余人,各乡镇也建起了自己的演出队,实现了法治文艺演出活动常态化。

彭敦耘印象深刻的是在方塘乡板桥村的一次演出。那是宁国市最偏远的革命老区,演出队为村民们带去了歌曲、舞蹈、小品、快板等节目。其中,小品《妈住谁家》反映了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现代花鼓戏《二妯娌》影射了赌博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节目组还结合当地林业纠纷较多的实际,新编了小品《砍自己家的树也犯法》,普及了“没有采伐证就不能砍树”的法律常识。

“那时是初冬时节,广场上还是挺冷的,但近两个小时的演出几乎没有人离场。”彭敦耘回忆说,演出结束后,一位老大妈高兴地拉住她叮嘱:“回去我就跟老伴打招呼,山上的树不能乱砍!你们下回还要来啊,我还要把老伴和小孙子也拽来看!”

浓浓的乡音里,满是对演出队的认可,激发了彭敦耘的十足干劲。她抓住一切可以学习提升的机会,看到新颖的普法经验,读到精彩的法治文章,会复制粘贴到“法治素材库”;走村串户时产生的普法小灵感,突然间蹦出脑海的普法小妙招,会敲成文字,装进“普法随想”文件夹里。这么多年,她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在一点点积累和探索下,拿出了许多“锦囊妙计”:

为了解决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学法短板问题,参与推动“法治大喇叭”村村通建设,制定“推进表”“路线图”,短短7个月,就组建起了62支播报队伍,开展各类法治播报10万余次;

为了满足基层干部群众法律需求,组织法律实务工作者深入乡镇、村居,开展“以案释法走基层”活动,一场场咨询、培训、座谈会召开起来,帮助基层干部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涉法问题;

为激发基层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在全市村(社区)普遍设置“普法加油站”,推广实施“普法微积分”,并结合宁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优势,打造法治农家乐、法治农家客栈等项目,用法治为旅游业发展保驾护航。

凭借突出能力,彭敦耘收获了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最美法律服务人候选人、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等一系列荣誉。让她比获奖还高兴的是,宁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声名鹊起,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每一份荣誉,每一种认可,都是对我继续前行、接续奋斗的鼓励。”彭敦耘感慨地说,父亲给她起名时希望她“敦厚老实、努力耕耘”,她会像父亲期望的那样,努力将法治种子播撒到群众心田,在法治园地里继续耕耘。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