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别胸前 百姓装心间

2021-07-23  来源:安徽长安网

审判席上,他释法说理、定纷止争;调解室里,他情法结合、春风化雨;在贴近老百姓的审判一线,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所办理案件优秀率达98%以上,审限内结案率100%,生动演绎着基层法官的使命与担当,全力以赴做一名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好法官。他就是“全市政法系统先进典型”“安徽省第二届百姓心中的好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谯城区人民法院双沟人民法庭庭长张凯。

张凯在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英模事迹报告会上作报告

倾心为民的“平民法官”

48岁的张凯出生在谯城区城父镇的一个农村家庭,1996年5月,在大学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7月到法院工作,先后任十九里人民法庭庭长、双沟人民法庭庭长。从农村走出来的他,深知生活中的各种不易,在扎根农村二十余年、深入人民群众的过程中,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群众把他当成“自家人”。

辖区十九里镇汪老家村村民汪某、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自己的女婿陈某和外孙女。原来,原告的女儿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经交警部门调解,肇事方赔偿医疗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款54万余元。陈某取走部分款后,余款40万元在中间人处,双方多次协商未果。了解情况后,张凯多次前往当事人的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次次进行调解。该案判决后,原告汪某感激地对张凯说,“判决结果我们都服气,感谢张法官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案件无论大小,处理结果都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生活,当事人往往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法官身上,我们必须视当事人为亲人,把案子办好,以妥善化解他们之间的纷争。”张凯经常这样说,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善解纠纷的“办案标兵”

当有困难的群众找到张凯时,他总想方设法妥善处理好这些案件,通过春风化雨般的细致调解,为困难群体解决问题,送去慰藉和希望。2014年8月,三名务工人员谢某、孙某和王某来到十九里人民法庭,状告某建筑商,要求讨回自己的工钱。原来谢某等三人在亳州经开区一还原小区建筑工地务工,工程已经竣工,但工钱一直没能拿到手。于是,谢某等三人决定到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情况后,张凯经过开展大量耐心的调解工作,最终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及时支付三人工资款共计8万余元,使进城务工人员感受到“人民司法为人民”的温暖。

在十九里人民法庭任庭长期间,辖区大杨镇杨土楼村村民张某与妻子杜某某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其妻子杜某某一怒之下,提起诉讼要求与张某离婚。“我对他们说,夫妻之间有个磕磕绊绊是难免的,但要互相体谅、互敬互爱,这样日子才能过得长久。”张凯说,经过多次走访和调解,张某夫妇情绪有所缓和,最终该案得以圆满解决。事后,张某说“张庭长真有耐心,很多道理都说到了我们心坎里,我会按照张庭长的建议,对妻子和孩子再多一点关心,使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由于张凯长期扎根基层,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能恰如其分地把法理讲到当事人心坎上,拉近了群众与法官的距离,使大多数案件的当事人口服心服,自愿了结纷争。

清正廉洁的“模范法官”

张凯深信,只有公正执法,方能取信于民,才能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在案件审理中,当事双方往往希望通过种种途径来拉关系,以求得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得到“格外关照”,因此法官始终处在各种利益和关系的风口浪尖上。几年前,辖区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司机是外地人,伤者是本地人,在交警部门划定好责任后,就有熟人找到他,要求让对方多赔钱。张凯严词拒绝并为对方上了一堂教育课,用实际言行践行着“正义守护人”的初心使命。

二十多年来,张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兢兢业业奋战在法官岗位上,身体力行地兑现着“人民司法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自2016年至2020年,5年间共计审结案件6203件,年均结案千余件,其中2020年审结案件1217件。办理的案件均做到了程序合法、实体公正,无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优秀率达98%以上,审限内结案率100%,主审结案的数量居全省法官前列。

生活中,时常有人问他:“你参加工作以来,办理过近万件案件,根据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务水平,出去干律师、做法务,每年你的收入将是你现在工资收入的好几倍,你为什么还坚持在法院工作?”张凯总是跟他们说,“为了践行我用知识和能力为人民群众解决纠纷和困难的承诺,为了做一名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好法官,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