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防线”引领乡风文明

2021-07-30  来源:安徽长安网

“我没认清地沟,把玉米种刘某地里了,我有错在先,拔掉是应该的。”“我太冲动了,不该拔老吕的玉米苗,秋收时让老吕往我这边多收三陇玉米。”曹市镇淝河居委会居民刘某与吕某言语时涨红了脸,都显得不好意思。这是涡阳县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发挥的一个缩影。

年初以来,该县“第一道防线”成功调解各类纠纷7126件,普及法律知识11.2万人次,宣传党的好政策17.7万人次,唱响了党的好声音,和谐了邻里,文明了乡风。

法治宣传的“领头雁”

“《民法典》规定,因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紧急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用咱个人的不动产或动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农民工工资不得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等其他形式替代;应当按书面约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和具体支付日期足额支付工资。”星园街道五里湾社区邻长蒋庆雨向“一邻”——幸福岗位小区11号楼3单元居民宣传法律知识。

把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政策水平、法律知识的老退役军人、老干部、老党员“五老人员”及邻长制三长13672人选任到调解员队伍,利用法治大讲堂、人民调解员培训等形式开展“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让全体人民调解员培养成法律宣传员、法治带头人。

纠纷调处的“老娘舅”

“老邱,别生气了,这1300块钱你拿着,咱农村人老规矩,我把钱拿出来也就等于说对不起啦!”“别这样说,我也有错,都是乡里乡亲的,打工几年都不回来家,还闹这样的事实属不应该。”青疃镇冯圩村群众邱某与魏某的对话让在场的调解员冯笑甚是欣慰。

时间的指针倒拨在2021年6月20日,邱某打工回来发现地头栽种的五棵树被人砍伐,猜想是被邻地的魏某卖掉了,后找到魏某,魏某也承认是自己把树卖掉了,但魏某表示,该树影响了自家庄稼成长,伐树作为赔偿了。

调解员冯笑及时介入,宣讲《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背靠背”的形式两面作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20天“冷处理”4次分别做工作,一场纠纷就此化解,矛盾双方在交接钱的那一刻两双手紧紧地握到了一起。

发挥人民调解员人头熟、地情熟的优势,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邻里重归于好。

党委政府的“好声音”

“三针的疫苗今天到了,还没有接种的抓紧时间去。”“咱国家就是好,外国有钱都买不到疫苗,咱国家都是免费,村里还开车来接。”涡南镇董楼村调解员李静静在向“一邻”群众宣传党的好政策,鼓动群众积极参加疫苗接种。

“夜间经常看到警灯闪烁,那是派出所在巡逻,原来咱的东西都不敢放外面,现在敞开门都没有人敢偷,到处都是摄像头,跑都跑不掉。”公吉寺镇公吉寺居委会人民调解员李心安与群众拉呱道。

你一言我一语,勾起老人们太多的回忆。“人要知足,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要懂得节约、要懂得感恩。”一起拉呱的老人孙文章感慨道。人民调解员都被誉为“婆婆嘴”,走到哪里说到哪里,用朴素的语言、身边的事例和自身的感受,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好声音,这种“好声音”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最高频次的“共鸣”。

人民调解员,用一颗炽热之心构筑群防群治的平安网,织出涡阳安全网,传递涡阳县委县政府的好声音,引领了文明乡风,点亮涡阳人民群众的幸福路。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