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雨山区:践行为民宗旨 打造法治雨山

2021-09-13  来源:安徽长安网

全国“七五”普法已于2020年顺利收官,在全国普法办通报表扬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中,马鞍山市雨山区被表彰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是该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也是雨山区继荣获“五五”普法、“六五”普法全国先进县区后,再次蝉联全国先进。

近年来,马鞍山市雨山区充分发挥法治建设职责,立足民本,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努力构建平安雨山、法治雨山。

创新法治文化 推进多领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法治文化广场主题雕塑十分醒目、民法典宣传主题长廊与广场融为一体……走进位于安民街道孙底社区的雨山区法治文化广场,无处不在的法治文化元素令人眼前一亮。

这个由雨山区司法局建设的法治文化广场,将法治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居民生活的场景中,使社区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都能受到法律的熏陶,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丰富的法治文化底蕴加上巧妙的构思布局设计建成的法治文化广场,不仅成为居民散步健身、陶冶法治情操的休闲好去处,也为雨山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法治文化风景线。

近年来,雨山区着力提升法治文化软、硬件建设水平。选址雨山实验学校建设雨山区宪法法律教育中心暨雨山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了一个集风险防范、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引导合理合法维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企业法治文化园,丰富企业法治教育形式,提高企业职工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在海外海名筑苑小区建成全市首个法治文化小区;先后建成佳山乡金福法治文化广场、向山镇红光胜农民法治乐园、安民鹊桥法治文化游园、采石祈福路“宪法大道”、平湖法治小广场、雨山法治文化长廊等,各乡镇、街道的法治文化广场覆盖率达也已达到100%。其中,雨山区法治文化广场被命名为首批“省级法治文化(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指导创建省级“法律六进示范点”2个,创建市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5个。

雨山区还着力繁荣法治文化创作,成功发布了《小雨说法》系列漫画集;拍摄了以司法所长为原型的“我与宪法”微视频《宪法三味》;为佳山乡贵都社区的普法志愿者和剪纸达人刘玉成立了专门的“法治剪纸”工作室。

创新基层治理 积极打造社区微警署

如何让“群众有事找民警”落到实处?如何让民警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平安守护神?从2016年开始,雨山区政府通过整合社区资源、警务资源,着力构建“1+4”社区警务融合发展警务模式,积极探索出“1+4”勤务模式,建立群众身边的微警署。到2017年全区27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警务室,实现社区警务专职化:雨山公安分局加强社区民警职业化建设,最大程度提高其履职尽责的能力。明确社区警务室的人口管理、治安防范、情报收集和纠纷调解4项职能12项具体任务;实现安全守卫全天候:微警署人员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巡逻。联合住建部门,监督落实小区门卫、巡逻、车辆、安防设施和非机动车棚等管理制度内容。采取“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模式运行,实现了巡逻防范24小时全覆盖,大幅提升了见警率、管事率;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在微警署拓展网上网下办事领域,全部开通公安网络和身份证、居住证办理业务并提供档案查询、报警求助等便捷警务服务,同步推行弹性制、错时制、预约制、延时制工作模式。

同时,该区孵化了一批社区信息网格员队伍、一批群防群治员队伍、一批人民调解员队伍,使得社区警务“入户采集率、见警管事率、便民服务率、纠纷调解率”四提升,辖区“报案警情数、刑事发案数、可防性案件数、矛盾纠纷数”四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双提升”,真正把社区警务工作落到了实处,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了一方平安。

防范化解矛盾 积极做实人民调解工作

今年1月份,司法部下发《关于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决定》,雨山区雨山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方锐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20年12月,雨山区人民法院“夕阳红”志愿者调解中心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为有效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雨山区积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探索“1+N”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式: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个层级各设置1个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主体,N个组织联合参与,形成合力,推进矛盾纠纷及时调处,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成立了3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和圆桌会、“风调雨顺”、“向和”等一批特色调解工作室,推行“八诊”调解工作法,依托各方力量,按照“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化解得好”的要求,第一时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并做到“调处一起纠纷、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片群众”的效果。今年以来,全区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200余人(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744件,有效防范了矛盾激化,推动了社会和谐稳定。

(秦宁 彭林)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