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途有你,不负岁月,不畏将来

2021-09-15  来源:安徽长安网

警营里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不拿粉笔、不站讲台,却依然桃李满园、育人成才,对于初入警营者来说,他们是职业的领路人,是业务导师,他们将最实用的本领,倾囊相授,将最真切的情感给予“学生”,将人民公安精神薪火相传。

现在,远在1600公里外出差的我,由于外出办案的条件有限,仅能利用行程间隙,讲述我与我的警察师傅之间的故事。

我是淮南市公安局谢家集分局一名从警6年的刑事技术民警,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痕迹检验是一场与刑事犯罪的无声较量,无论黑夜和白昼,一旦接到指令,总是“负重前行”:勘查箱、光源、足迹灯、数码相机全副武装,迅速“出诊”。远不及侦查抓捕来的那么轰轰烈烈,现场勘查更像一场没有命题的考试,是个技术活、更是个体力活。为了挖掘案件现场遗留的犯罪线索,我爬过屋顶,下过盗坑,翻过垃圾堆……

邱国恩,我的师傅,一名从警37年一直奋战在刑事技术一线的警察。

每每忆起多年以前,在条件简陋、设备不足、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的一次次出警现场的故事,师傅的话语中多少带有对那段青葱往事的怀念,那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只有他一路风雨兼程,始终痴心不改。曾经,我拿着自己的三等功奖章给他看,才知道从警37年来,师傅竟未获得过一次个人三等功,真的是没有机会去证明自己么?我曾好奇的问过他:会觉得心有不甘么?师傅笑着答道:有些事情不是只有得到才能够证明什么。

在最初和师傅搭伙的值班中,我轻易不敢拨通他的电话,小的事情担心问出来显得自己专业不精,难的问题又找不到关键点去咨询,遇到问题总喜欢揣在兜里自己寻摸着解决。看着我每次欲言又止的样子,靠着多年来积累的实战经验,师傅从现场勘查、物证提取、行为分析等角度一次次的传道授业解惑,在这个过程里难免会遇到分歧,但师徒间的配合也在着一次次求同存异中愈显默契。

2020年5月25日晚,还在睡梦中的我接到中队电话,辖区内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还没等反应过来,电话就已挂断,深知事态严重性的我,第一时间驱车赶到单位,整理好现场勘查装备后就赶赴现场。中心现场位于一个老旧的居民楼内,警戒带已经划定了一个指定的活动区域,昏黄的灯光,狭窄的过道,还有空气中弥漫着的紧张气氛,让我感受到不同以往的压力。警戒带外有一位背对着我正在穿戴防护服的人,即便光线条件不足,我也第一眼就认出来师傅的背影。这是一起突发的恶性案件,现场指挥员部署好现场分工,警种部门各司其职,迅速开展工作。白色的防护服下,紧绷的表情得以掩盖,但紧张的举止被师傅看在眼里。即便是历经各类现场,但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不规范的操作,都有可能对现场遗留的物证造成破坏,从而失去取证和检验的价值。正式进入现场前,师傅注视着我说:就像平常一样规范操作就行,做之前好好想一想。再没多余的话,目光里透出满满的肯定和鼓励。紧随师傅的脚步,层层推进现场勘查,从现场原始状态记录,物证发现、标记、提取、分装,沉浸在现场紧凑的工作中,也忘了时间的流逝。

现场勘查结束后,回到单位已是第二日凌晨,为了能够尽快投入第二天的工作,大家都需要尽快休整。但忙碌一夜的我们早已经饥肠辘辘,师傅转身进了食堂,于是就有了我朋友圈的那段话“你们吃过凌晨四点老师做的早餐么?”食材虽然简单,没有复杂的处理工艺,但那碗温热的清汤面里面满是老一辈技术民警深沉无言的关爱。

我们都曾在警旗下,举着右手,许下我们的梦想。在追梦的路上,我们都曾经跌倒,不被理解,不被支持。曾经的我,满腔热血,想做不一样的自己;如今的他,风华正茂,一直做着自己。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师傅对于我的性格再造、职业观重塑、业务本领精进都起到了莫大作用。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成为别人的师傅,就像现在的我,就像曾经的他。一直前行的路上,感恩师傅的口传心授,未来的我将牢记使命,努力用无限的热忱把刑事技术优良作风一代代的传递下去。(作者:淮南市公安局谢家集分局 王丹田)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