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当满天“星” 聚似一团“火”

2021-10-14  来源:安徽长安网

19人的刑侦队伍,平均年龄30出头。其中1人入选公安部青年人才库,2人入选省青年人才库,7人先后获公安部通报表彰,全队连续10年创下技术创新全市第一、技术管理全市第一、技术业绩全市第一,先后四次入选全国示范技术室、荣立集体三等功,先后获评为全省优秀基层单位、全省百优所队、全市先进基层所队……这样一支队伍,来自于马鞍山市和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在日前举行的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评选中,该集体被认定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单拎出来,每个都能独当一面”

对队员们来说,教导员高友兵有着近乎苛刻的“完美主义”。

“案件侦查中,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高友兵这样要求队员们,这也是在刑侦战线坚守20年的他对自己的要求。一个案件的证物,高友兵能泡在实验室里研究好几天。2011年10月8日,和县乌江镇黄坝桥河内发生一起杀人碎尸案。由于案件性质恶劣,市县联合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高友兵负责主勘。经搜寻,现场仅发现一条受害者右肢。之后,专案组也只在南侧河滩中找到另一个黑色塑料袋,袋内人体其他部位已高度腐败,臭气熏人。就在大家纷纷离去,侦查工作陷入僵局时,高友兵没有放弃,继续留在现场勘查。经反复技术处理,终于取下死者的一枚拇指指纹,并立即回局将指纹输入指纹库进行比对排查。短短一小时后,指纹比对结果出来了。24小时后,三名犯罪嫌疑人便被抓获归案。该案在全市乃至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凭着胆大心细、敢试敢闯、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和侦破技术,高友兵连续破获了和县许多大要案。2016年,他发明了具有自主产权的“一体化翻拍成像系统”,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个人发明专利。

队员晏晓燕称高友兵为“师父”。工作中,她也一样酷爱钻研。在她的桌上,存有好几本厚厚的“手绘足迹库”,上面画有上万枚细节各异的足迹。

2012年,安徽省启动五年串并攻坚,晏晓燕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经过对不计其数的足迹进行研究、摩画,她独创出“手绘足迹串并法”,将遍布全国的现场足迹绘制在稿纸上,镌刻入脑,成了公安部专家口中“行走的足迹库”。通过她的努力,和县足迹串并工作连续五年全市第一,并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晏晓燕个人也被誉为“全省刑事技术串并案第一人”。2019年,她还参与首创了“现场勘验导向数据联合模型”,并获公安部“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奖。

“现在大家看到这么多手绘图,都会觉得很惊讶。”在晏晓燕看来,那些夜以继日的劳动很值得。五年里,她这份“手绘足迹库”帮助串并省内外各类案件共计三百七十五串,涉及全国各地案件一千五百多起,带破案件两百余起,很大程度提高了破案率。

“通过对同类侦查案件的比较和思考,我们以公安部的打拐DNA数据库为基础,摸索出一套‘技战法’,运用到破案、寻亲、查找失踪人员和不明尸骨等。”队员鲍斌说。

今年7月13日,以DNA数据库和“技战法”为依托,和县白桥镇居民孙礼潮一家在失散63年后终得团聚。

“因为高教的‘完美主义’,我们的打拐DNA数据库基础工作做得很扎实。”鲍斌笑说。数据库摸排录入之初,是一场全覆盖精细化的“战疫”。每个乡镇,高友兵都要抽出3-4人带队上门采集信息,确保能采尽采。当地外出务工人口多,他们就利用假日上门采集,有的村民不理解不配合,他们就反复多次上门做工作。最终,在完备的数据库支持下,当地相关案件破案率大为提升。

除公安部建的打拐DNA数据库,该队还根据当地前科劣迹人员建立起“高危人员库”。2019年,和县姥桥镇发生多起盗窃案件。由于农村勘验条件不佳,足迹、指纹等痕迹难以提取。“农村案件的取证难点就在此,所以,我们只能从作案特征上下手。”晏晓燕说。通过对系列案件实施轨迹和作案特征的分析研判,他们终于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建库的目的,是方便我们结合现场的特征反映与库内碰撞,快速确定嫌疑人,争取破案时间,及时挽回群众财产损失。”

“有时对他们是很苛刻,但是他们能扛得住。我的目标是,能让他们单拎出来,每个都能独当一面。”高友兵说。

个个都很拼

高友兵是安徽省“优秀人民警察”、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国家公安部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和表彰……荣誉等身的他,平日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从警二十年来,他始终活跃在案发现场和试验室里,常常为一个案子几天几夜不眠不休。

“跟着他出去办案,免不了要挨饿。”晏晓燕笑着说。在一次赴广东的抓捕行动中,他们直到晚上十点才成功锁定嫌疑人位置,其时,奔波一天的队员们早已饥肠辘辘。“大家辛苦下,抓到人后去吃晚饭。”高友兵丢下这句便开始蹲守。直到凌晨一点将嫌疑人成功抓获并交接问话后,高友兵才想起,大家的饭还没吃。

在高友兵的带领下,这个队伍也是出了名的“拼”。

“今年年初,夜里接到报警,有人在乌江镇被电击致死。”队员章磊说道。当侦查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了一个偷猎用的电瓶。当晚,下了一场瓢泼大雨,电瓶外可以提取的痕迹几被冲刷殆尽。为固定证据,并防止再次对周边群众造成威胁,必须尽快将电瓶搬离。现场雨势不减,电瓶可能随时有漏电的可能。带队的章磊让其他人离开,一人担起了这份随时有生命危险的任务。等到回来检测时才发现,这个电瓶的电压被偷猎者加压到了2000多伏,足以击倒一只成年野猪。事后,章磊并不后悔:“危险不是我就是别人,我不能看着我的队友发生危险。”

一年365天,他们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加班,有时甚至会连续加上两三个月。这样一个拼了命的团队,没有一人会抱怨,也没人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实在有人抽不开身,其他人便帮着顶上。“队里有事,我们就抬着干。”晏晓燕说。

通过不懈努力和大胆创新,队伍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重大和系列案件侦破过程中发挥出拳头和尖刀作用。2020年,该室现场勘验率由2011年的28%提升至100%,现场指纹提取率由过去的不足10%提升至目前的48%,现场足迹提取率由过去的不足22%提升至目前的58%,DNA提取率从5%上升至48%;依靠刑事技术直接认定并抓获犯罪嫌疑人63人,批准逮捕30人,移送起诉75人,破获案件352起,涉案价值达210余万元。

聚似一团“火”

在重大“战役”中,这支队伍也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去年疫情期间,他们进入重疫区清佛村。在那里,他们当起了村民的勤务工,老太太家里没米吃了,他们给扛去大米;有孩子缺学习资料,他们帮着打印,主动送去学习用品;老人患病少药,他们帮着采购送药;村民行动不便,他们又帮忙更换液化气罐……

村民们给成天巡逻的他们起了外号,“高个子”“小胖子”“眼镜哥”,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转为支持配合。3月12日清晨,队伍撤离时,上百个当地村民在村口夹道相送,向他们挥手作别。“28天的日夜相守,让我深切体会到,只有用真情才能换来群众的真心。”高友兵说。

汛情突发,他们再次逆向而行,直面洪水最险处。长江边,他们挑灯夜巡,查险排漏,昼夜不休;村子里,他们转移群众,搬运物资保障安全,用“铁的担当”铸就“铁的屏障”。

7月19日,大雨滂沱,鲍斌受命前往汛情告急的善厚镇,一夜苦战直至险情排除,双脚在水里泡得发白,身上布满蚊虫叮咬的红包。第二天,他又和战友们挨家挨户劝说群众转移。大郭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始终不肯转移,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鲍斌和队友们不厌其烦地开解劝说,最终成功将老人转移到了安置点。当日,他们或扶或扛,共转移4个自然村200多户群众,确保一户不丢一人不漏。随后,他们又继续转战别处,排查隐患、转移群众、应急值守……

聚似一团“火”。越是艰险的地方,这支队伍便越是团结一致,冲锋在前。“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刑侦队伍打击破案的‘尖刀’,多挑艰难繁重,检验担当的难事,也要做服务群众的‘哨兵’,多做群众满意的实事,守护群众的要事。”高友兵说。

(郭彤彤)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