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 扬帆新征程

2021-10-26  来源:安徽长安网

我出生于大山深处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都尊重知识。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教,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助我立起人生坐标,为我从警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父母虽然不懂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大道理,但他们知道勤劳才能致富,春耕才能秋收,一辈子忙碌不停。为了让我有更好的条件去学习,无论风吹日晒,雨雪交加,父母每天都坚持上山去砍毛竹来挣我的学费钱,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穷志不穷,只要你上进想学,我砸锅卖铁也给你读书”。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父母身体虚弱多病,生活的重担让他们既要耕种好田地,又要操持好家务,还要供我和姐姐上学。生活的压力很大,但父母从没有喊过苦、叫过累,靠着踏实苦干支撑着这个家,只是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有出息的人”这句话用粉笔在土坯墙写了下来,让我安心学习。这颗艰苦朴素、渴望学习的种子,播撒在了我幼小心灵上,支撑着我在求学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不向困难低头

伴随着我读上高中,父母肩上的重担越来越重,长时间的高强度劳累,导致父亲患上了严重的尿毒症,只能通过每周两次的透析来维持正常的生活。但父亲并没有停下他辛劳的脚步,每次拖着透析完虚弱的身体回家后,仅仅是短暂的休息就又投入到繁重的农活中去。

“困难不可小觑,信心不可动摇”。就这样,父亲乐观、坚强、勤劳的画面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总说再苦再难,咬咬牙就过去了。他还会指着山顶的烈士陵园,说我们要向这些英雄学习,跟我说起爷爷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和我介绍红色六安和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从父亲口中,我知道了我们的今天,正是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创造辉煌,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一路乘风破浪,到今天中国号的巍巍巨轮;正是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烈士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父亲要我不向困难低头,就是学习共产党人优秀品质,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深的向往和憧憬,也一直指引着前行之路。

砥砺前行,不负青春韶华

在父母严格的家教中,我始终把土坯墙上那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有出息的人”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和努力方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高考时考取了一本。并在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时,义无反顾地填报了专科院校的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入学后,我并没有因踏入公安的大门而放弃奋斗,而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史、看齐英模,并在校担任了区队长一职,获得了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更重要的是,我成长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有了党员身份的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公安联考时,取得了六安市第一的成绩。在作为新警代表发言时,我立下了自己满腔热血的铮铮誓言,毅然选择了基层派出所,渴望着在基层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掌握专业知识。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到了派出所,才知道基层所队的琐事繁多,并非想像中的那么简单。在这里,我跟随在所里前辈后面,从最简单的接警、反馈、录入开始学起,用键盘敲打出来一字一句,出错的概率也渐渐减少。在这里,经常会接到邻里纠纷的警情,最开始的我全是茫然,甚至会被双方吵来吵去弄得不知所措。但渐渐地,我从值班长身上学到了处警思路,他总是先分别听取双方吵架的理由,然后从中分析当事双方的矛盾点,最后邀请当事人一起坐下来谈一谈,缓和双方情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就这样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的纠纷。渐渐地我也站在了当事双方调解的位置,慢慢熟悉了调解的步骤,也学会了用不同的语言和态度对待不同的人,当我也调解了一次次纠纷后,内心充满了欣喜和激动,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曾经的我以为这句话离我很远,但现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为了防止群众被骗,我们会经常到村庄、农户家去,给他们讲解新型网络诈骗的类型,发放宣传资料,努力给老百姓的“钱袋子”按上一把安全锁。我们会为群众的一只鸡、一个盆栽被盗及时受理、侦办,也会在监控面前一帧一帧地寻找案件线索,对待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从不马虎,真正地把群众利益当作大事来办。我们还会替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办证,为农民工工资问题跑前跑后,为辖区安定深夜巡逻……我认真对待基层每一件小事,只为从警之路上,能够不负青春韶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警路漫漫,我要继续传承优良家风、红色基因,将责任担当扛在肩头、融入生命,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训词精神转化为民服务的动力源泉。我将不负韶华,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用满腔热血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使命担当,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撰稿人:市公安局金安分局 程前)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