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而动 用心服务 淮南中院绘就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新篇章

2022-01-12  来源:安徽长安网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回首2021年,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大手笔”推动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笔画”描绘多方联动解纷画卷,从深化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建设的“浓墨重彩”,到社区矛盾治理前端和法院解纷深入对接的“精雕细琢”,努力擦亮江淮山河间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靓丽名片。

近日,淮南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获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科技赋能,跑出诉讼服务加速度

登记立案不拖延、生效证明免提供、跨域立案就近办、诉讼服务网上办、绿色通道优先办、诉前调解促和谐……淮南中院诉讼服务中心把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部署要求贯穿全年,进一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推出的便民利民十余项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得益于近些年智慧法院的建设成果,“科里科气”已然成为走进淮南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的“第一印象”。自助便民打印机、智能文书编写系统、自助网上立案系统等设备琳琅满目。服务大厅设立了导诉、法律咨询查询、便民服务、诉前指导审查、法律文书送达与材料收转等服务平台和窗口。针对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专门对大厅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配备应急急救设备,专职导诉员引导当事人登录安徽诉讼服务网或安徽移动微法院手机平台,对不会操作的老年人、不方便操作的残疾人进行专门指导。同时,在每个法庭接入审判流程管理系统、执行案件管理系统,实行网上申请执行等,为群众提供智慧精准、高效优质的“菜单式”诉讼服务。

年关临近,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激增。家住寿县的王先生来到市中院进行二审立案,却发现缺少3份材料。在立案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王先生与家人联系,通过手机传送图片现场打印的方式补交了材料,随后成功办理了立案手续。“现在立案真的方便了,工作人员服务也贴心。”王先生十分满意。如今,方便快捷的立案已成为淮南中院的服务常态。回溯缘由,淮南中院今年3月出台的《申请立案“最多跑一次”的规定》。该规定明确,当事人申请立案符合要求的,法院应当及时立案。当事人提交的立案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法院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补正内容、期限。之后当事人可通过网上立案、邮寄立案等方式向法院递交补正立案材料,无需再到法院办理立案手续。

合理的制度设计,要辅以管用的监督手段,方可落地生根。淮南中院以增强制度刚性约束为出发点,在全省法院首创12368每周电讯通报制度,将监督督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每一起热线电话平台上就会自动弹出工单表,用来记录来电者的电话号码、证件号码、反映的问题类型、来电需求、涉及的相关案件号、办理情况等。对于工作建议,坐席员当场给予回答。对不能当场答复的,坐席员将当事人的联系方式、来电反映的主要问题等以短信方式发送至办案人员的手机上,由办案人员在2日内向当事人作出答复。特别是针对立案不及时、执行不顺畅、态度不够好等问题,12368工作室将每周来电情况进行汇总、分类、统计,形成通报,转发至各县区法院。督促相关负责人3个工作日内约谈投诉人告知其投诉处理进度,并进一步明确投诉事项,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需要调查核实处理的,预约时间答复,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核查处理意见报送至市中院,确保来电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

如此,一声声12368的热线铃声,仿佛一支支看不见的针,连接了法院工作的台前台后、方方面面,织紧一张张看不见的网,促进法院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智慧法院与数字经济互补相依、志行道远。运用司法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围绕服务数字经济,实现更高水平公平正义。淮南中院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企业送达监管信息共享机制推进联动监管的实施意见》,法院共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方便诉讼送法服务的同时,对企业信息进行协同动态监管。联合监管下,法院与市场行政部门,破除“数据壁垒”,做到一次录入、循环使用、多方共享。诉讼数据的互通共享助力打通经济工作中的难点、热点、痛点、焦点问题,超前的监管数据分析研判,更便于挖掘数据背后的司法规律,提高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工作效率。

见微知著,淮南中院坚持司法为民导向,在审判执行全过程践行减轻诉累、不减权利。诉讼服务网络化、案件办理数字化、司法信息阳光化、司法政务管理智能化日趋规模、日臻精细,以智慧诉讼赋能数字正义的“红利”已初步显现。

多手联弹,练好诉前调解“绣花功”

解纷渠道多开一条,正义速度就能加快一步。今年4月,淮南中院开展2021知识产权纠纷集中调解月活动,多起知产纠纷成功实现一次性“云上”调解。

“谢谢法院,我因为人在浙江,没想到没经过诉讼法院就把我们的官司这么快了结了。”视频一端的原告代理人高兴地对法官说。某酒业有限公司因知识产权纠纷与常某打起了官司,在充分梳理案件争议焦点、做足调解前准备的前提下,调解员将多元调解小程序推送至双方当事人手机,安装注册登录后,原告、被告、调解员三方在调解平台上共同视频,实时传送画面。厘清纠纷症结,释明法律规定下,双方当事人也敞开话题进行了交流,只用了20分钟,双方便协商一致,常某表示将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并与原告就和解款项达成协议。

多方借力,聚力而强。淮南法院承担最高法院确定的在线调解、律师调解和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等三项试点工作。为凝聚止争解纷综合力量,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法律援助等调解组织和办事机构进驻纷纷入驻法院,实现机制无缝衔接。随着《关于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合作开展劳动 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文件的签订,汇集行业协会、工会、商会、中介组织、仲裁、公证机构等多部门的综合调解体系逐步建立,公证、律协、商会、仲裁、交通事故、医疗、民政、人社、保险、旅游、工青妇等多个领域,实现应接尽接,形成广泛覆盖的诉调对接网络。

今年九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淮南中院与淮南市师范学院开展“法”“校”两院合作,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高校师生工作室,筑牢多元调解的人才智力支撑。双方签订“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合作协议”,一方面,法院借助高校的学科优势、法学理论与实践优势,为诉前纠纷化解提供新思路、新角度;另一方面,高校通过法院开辟参与地方社会治理新路径,也为在校师生提供实践历练大好契机。如此,人才管培“双通道”的搭建,为淮南地方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别样的法院担当。

“搭台唱戏”才能“好戏连台”,靠前的司法服务让更多“行家里手”能够“大显身手”。

党建引领,推动为民解忧零距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法院年终立案的效率与态度,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感服务的“第一观感”。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依法为经济确有困难的31件案件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209126元,为3件案件当事人免交诉讼费18143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淮南中院以立案偏离度预警系统为依托,坚决巩固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对年底不立案坚决做到零容忍。11月29日-30日,淮南中院领导班子深入各基层法院对年底立案工作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市中院党组成员驻点各基层法院立案大厅,及时掌握辖区法院收案趋势,及时改进工作,敞开大门欢迎群众、律师监督,以内部加压倒逼年底立案入口畅通,流程规范,服务优良,切实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至此,顶格谋划、顶格部署、顶格推进,将成为淮南法院年底不立案专项整治的常态化手段。

关口前移,延伸触角,围绕“事要解决、怨要纾解”做好法院信访工作,是将心比心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手段。淮南中院坚持两级法院院长每月定期接访制度,中院领导班子成员,辖区基层法院院长在市中院一楼大厅与来访群众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倾听诉求心声,现场解决问题。诉讼服务中心实现根据访请类别,安排分管领导同志接访,并提前公开发布接访日期。领导牵头“会诊”,一案一策,以信访受理率、办结率提升群众司法满意率。

一枝一叶总关情。淮南中院党组树立大抓党建、大抓基层工作思路,全面树立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切实做到城市发展哪里需要,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今年淮南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将“城市更新”行动列为五大攻坚行动之一,市中院第二党支部是诉讼服务大厅所在的支部,党员们始终牢记使命,以法治服务为内容,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创城争先工作积极融合。在谢家集区新乐社区,第二支部志愿者积极开展文明法治宣传,规范菜市摊点摆放,普及《民法典》最新内容,并结合典型案例“以案说法”,积极向来往市民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应对措施,提醒群众注意防范个人隐私,谨防上当受骗。

梯次解纷,展现诉源治理新“枫”景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复杂,淮南中院准确识变、科学应变,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把推动诉源治理从“法院主推”上升为党委主抓的全市工作层面,发挥人民法庭驻在基层、服务基层的优势,引导更多力量向纠纷引导端和疏导端用力,形成以人民法庭为支点,联动地方各方综治力量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联排与矛盾联调体系,践行基层矛盾“化于未发、止于未诉”的新时代“枫桥经验”。

多方联动。淮南中院坚持系统思维、强基导向,主动融入党委政府诉源治理机制,凝结出一系列诉源治理的实践成果。变“单打独斗”为联调共治,积极联系同级政法委和司法行政部门,推动“无讼村(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推动建成“无讼村(社区)”597个,占全市村(社区)总数的55.2%,超前完成年底“无讼村(社区)”数量达全市村(社区)的50%以上目标。坚持民商事案件万人成讼率季通报制度,通报不仅对各县区和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的季万人成讼率进行公布和排名,还对案件分布情况和万人成讼率的运行态势进行分析,目前已通报4次。数据管理、量化考评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矛盾联排。市中院出台《关于大力开展“基层吹哨、法官报到”活动 主动融入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将人民法院矛盾纠纷化解和诉讼服务资源下沉至一线,市中院全体员额法官走进乡镇(街道)法官工作室(站),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矛盾排查化解、社会治理服务。主动进驻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融合各类解纷资源,常态化开展委托、委派调解、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督办等工作。继续深耕基层,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司法资源向基层人民法庭下沉,以更大力度加强人民法庭软硬件建设,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队伍联建。加强与基层矛调中心的对接,与司法协理员、人民调解员、政法委员等相互协作,发挥联合治理优势,形成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的有效强大合力。依托乡镇、街道、社区、村综治中心、矛调中心等共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统一平台。同时注重发挥基层调解员作用,以专兼职调解员、特邀调解员、法律志愿者为主体的社区矛盾纠纷调解队伍进入社区纠纷调解组织,分工化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制定高效联动互动、有序衔接配合的工作制度规范,确保社区问题不扩散、社区矛盾不积累、社区纠纷不激化。

未来图景,奋笔绘就。司法为民,在顺民心,厚植法治服务的沃土,书写“赶考”路上的司法答卷,必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淮南法院在全省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行而不辍、争先进位。(方硕)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