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让公平正义可见可感

2022-01-21  来源:淮南日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检察机关的“辛苦指数”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指数”。

近年来,淮南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重要抓手,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四大检察”职能作用,积极帮助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检验初心使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

“你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很感动,即使你们将来审查后不受理我的民事复查申请,我也不会对你们有怨言!”1月11日,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负责控告举报刑事申诉线索的干警张艳莉,拨通了信访人王某的电话,详细了解事实真相,并向信访人释法说理,信访人感激不已。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收到群众信访1137件,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7日内程序回复率100%,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100%,连续保持“双百”状态。

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我市检察机关扎实开展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回头看”专项活动,持续强化督导检查,系统梳理、定期通报“件件有回复”落实情况,开展电话回访、实地走访,广泛听取群众评价、意见和建议,对标群众期待,提高办理质效。对群众反映的每个意见和诉求,用心用情认真研判,坚决防止来信“石沉大海”;对内容复杂、诉求不明的来信,第一时间电话联系来信人,认真听取意见诉求后审查处理;对无电话联系方式的,以书面邮寄方式告知办理情况。

打造“阳光检察”——“公开听证”透明公正

公开听证是检察机关化解矛盾,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方式。仅2021年第四季度我市共对40件案件组织开展听证,案件通过听证后纠纷均已化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公信。为了真正把“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落到实处,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不断提升检察机关公信力,我市积极推进控告申诉案件公开听证工作,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对办理的刑事申诉、司法救助等控告申诉案件,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第三方力量举行公开听证,参与矛盾化解。同时探索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待大厅开展常态化简易公开听证,有力推动信访矛盾就地依法及时化解。今年以来,全市控申检察部门共开展公开听证案件50件,同比增长11.5倍;当事人同意检察机关处理意见的49件,占98%;其中简易公开听证36件,当事人明确表示息诉罢访的21件。

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办案”司法为民

“感谢检察长今天亲自接访我,我反映的情况是这样的……”2021年12月31日上午,市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来到潘集区人民检察院接待中心接待约访的群众,市人民检察院、潘集区人民检察院负责同志等参加接访活动。

在接访过程中,检察长不仅认真倾听信访人的诉求,还积极为信访人分析案情和证据,讲解有关法律知识,用法释义,化解心结。

面对面解民忧,化信访为“心访”!检察长带案下访,用法律化解心结,促进社会和谐。

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我市检察机关积极推行院领导直接办理群众信访件,院领导采取检察长接待日、带案下访、带案回访等形式亲自接待来访群众,阅批重要群众来信,加大重点信访件交办督办力度,引领检察人员进一步强化群众立场,推动化解疑难复杂信访案件,让写信真管用,接访不走过场。去年以来,全市两级院院领导共办理群众来信139件,同比增长2.39倍;接待群众来访78件次,同比增长56%。

深化司法救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对于一些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当事人来说,司法救助是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奔向美好未来的“阳光”。而深化司法救助,帮扶困难群众,也是我市各级检察机关扶弱济贫、维护公正的体现。

全市控申检察部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化拓展司法救助工作,重点对农村地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做到“应救尽救”、“应救即救”。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救助困难群众29件38人,发放救助金138.1万元。

与此同时,市检察院积极推动司法救助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各环节,制定《淮南市检察机关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内部沟通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线索移送机制,进一步拓宽案源,推行“主动发现”、“主动告知”、“主动调查”三主动举措,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举行简易公开听证,宣传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工作。践行“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司法救助理念,探索未成年人救助金第三方监管机制,把司法救助作为“检察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途径,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推行“检察救助+社会救助”多元救助模式,提升救助效果。(何婷婷 通讯员 王来勇)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