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司法为民结硕果 法律援助谱华章

2022-01-26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2021年,宿州市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以实施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建设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拓展创新法律援助服务领域,优化完善法律援助服务产品,巩固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明显。

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审批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936件,完成全年法律援助办案指标114.2%,办结6430件,结案率达到92.7%。其中,诉讼类案件6365件,达到全市已结法援案件总数的99%;社会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750件,达到全市受理法援案件总数的82.9%。全年共投入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专项资金670余万元,资金投入较计划增长10.4%。

宣传到位,民生工程品牌持续点亮。利用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联动宣传。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利用“元旦”、“三八妇女节”、“国家安全日”等重要节点,举办各类法律援助宣传活动150多次,解答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3万余张(册),悬挂横幅300多条,制作法律援助宣传展板30余块。利用多种媒体手段积极宣传。通过微博、微信“双微”平台共发布、推送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信息50余条,接受会话、咨询100余次,阅读量每天都在100次以上;市司法局与市广播电视台展开合作,在专项活动期间通过《与法同行》、《政风行风热线》《法治宿州》栏目对民生工程进行了专题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监管到位,民生工程质量持续提升。制定出台《关于开展2021年全市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案件质量同行评估活动的通知》,聘请2名从业经历满5年以上的员额制法官、检察官和4名参加过司法部“1+1”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且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执业5年以上具备丰富法律援助办案经验的律师,共同组成同行评估专家委员会,对2021年受理并办结已归档的有时间跨度、类型较分散的法律援助案件开展评估活动。根据评估结果,案卷达到优秀等级的占70%,良好等级的占70%,无不合格等级,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法律援助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专门成立法律援助优秀案例评审委员会,采取案例撰写评分和案件卷宗质量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选送的30篇法律援助案例进行认真审查,共评出10件法律援助优秀案例,并进行了通报表彰。

措施到位,值班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规范服务再发力。制定出台完善相关制度,在看守所每周安排一名律师参与值班,解答法律咨询,引导和帮助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申请法律援助、转交申请材料,为自愿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程序选择、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等法律帮助,对检察机关定罪量刑建议提出意见,协助市看守所开展法治教育。队伍建设再加力。建立由56名执业5年以上、执业道德良好的资深律师组成的驻市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律师库,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律师库成员年度评审、动态管理机制,根据考核结果提出律师库成员退出、调整等意见。同时,以“大数据”为抓手,以“微信群”为载体,建立驻市看守所值班律师工作群,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层级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切实加强值班律师管理。

服务到位,法援惠民活动有声有色。立足本职,搭建为民服务平台。积极推行“一简三优”服务制。对老、弱、病、残者的法律援助申请,始终坚持“简化手续,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安排”,对70周岁以上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进一步简化申请程序,减免经济审查;对农民工因追讨工资、工伤事故赔偿和其他人身损害赔偿等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经济状况,直接给予法律援助。以调为辅,加大律师调解力度。依托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建立律师调解室,通过市律师协会、市直各律师事务所推荐或律师个人自荐等方式选拔多名律师参与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调解工作,推动解决离婚、赡养、抚养问题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一批“急事”,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深入基层,锻炼为民服务本领。将为民服务的关口下移,按照“一社区一律所”的原则,就近安排律师事务所与社区结对,以市、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为主体,由市、区法律援助中心11名工作人员、150名市、区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组建法律援助社区工作队,定期进驻社区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同时,社区工作队与基层“两委班子”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协助做好自治管理。真抓实干,打造“法援惠民生”品牌。相继组织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系列品牌建设活动。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