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涛:牢记使命促脱贫攻坚 接续奋斗守公平正义

2022-03-29  来源:安徽长安网

心中有民,方知精准须实践;脚底沾泥,终觉扶贫要躬行。身份转化,兑现权益守正义;筑垒竖旗,知重负重行千里。

陈良涛,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2021年全市法院个人三等功获得者。从驻村扶贫到执行攻坚,陈良涛始终坚守在艰苦一线,热爱、厚度、责任、幸福,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一直根植在他的心中。

陈良涛常说:“法院干警是个有灵魂的职业,驻村干部是个有厚度的身份,作为年轻干警,不长的职业生涯,能先后经历这两次锻炼,是我最大的幸福。”

当使命降临时,义无反顾

2017年4月,按照工作部署,市中院决定组建工作队前往凤台县杨村镇前圩村开展驻点扶贫工作,考虑到进入法院前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组织上征求陈良涛的意见。此时陈良涛刚到院里工作只有三个月,家里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2018年6月,又生下一个女儿),但是他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毕业后选择扎根农村,就是为了想给父老乡亲作出贡献。可以说,乡土情怀深深印刻在了我的心中”陈良涛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历史、对世界、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光荣承诺,此时参与这项任务,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我倍感光荣、义不容辞。”

万事开头难,刚和同志们来到前圩村,陈良涛就感受到了工作的棘手。“坡脚喊来坡上听,走路走得脚抽筋”,那时的前圩村,是一个“一脚跨三县,鸡鸣闻三县”,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破败的道路、空巢的老人,贫穷落后的“空壳村”。

乡亲们起初并不在意陈良涛这个“娃娃兵”,“你种过地吗?”“在农村待过吗?”类似的质疑也是不绝于耳。“很多村民得知我是扶贫干部,直接就问我要钱,老乡们以为扶贫就是发钱。”陈良涛回忆道,他明白扶贫最重要的是首先取得群众的信任。于是,陈良涛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仔细询问、记录每一户贫困户的最新情况,并建立起了“一户一档”的贫困户档案。

为了找准贫困症结,陈良涛就和村干部一起开小会、忙家访,跟村民们讲惠农政策、讲文明新风、讲外面的世界。一方面拉近和村民的距离,另一方面向他们输入新观念、新理念,让村民越来越相信,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真正富起来。

经过多次研讨论证,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很快意识到,前圩村要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夯实基础设施,发展支柱产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全村将修缮道路、修缮绿化、整治村容村貌作为扶贫攻坚突破口。

修路的钱从哪里来?扶贫工作队迅速向淮南中院党组汇报情况。通过多方联系、牵线搭桥,上级拨付资金360余万元,新修水泥路8.65公里,做到了“组组通”,又从帮扶单位(淮南中院和凤台县交通局)先后共筹措资金100万元,做到了“户户通”。

工程持续了几个月,酷暑难耐的三伏天,大家总能在施工现场看到陈良涛的身影。他经常搭乘一辆卡车,肩扛锄头,手提皮尺,脚穿筒靴,与施工人员一道起早摸黑、肩扛背抬,与村干部一起在现场对图验工,被群众亲切地称呼为“修路小陈”。

看到修理完毕的整洁路面,感受到不再“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生活改善,陈良涛渐渐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认可,驻村扶贫工作以此打开了局面。

当幸福来敲门,且行且歌

改善交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前圩村作为曾经杨村煤矿预定的首采沉陷区,没有大型厂矿、企业,没有大型的农村合作社,仅有的集体土地也都被外包了出去,村民靠着种地和外出务工为生,无法开展特色种养业,如何实现产业扶贫破局?、

陈良涛和同志们把目光聚焦到了光伏项目建设上。经过科学论证,前圩村地势平坦,年光照强度达标,具有发展光伏项目的基础条件,且光伏项目回报周期长,能为村民带来长期稳定收入。

说干就干,以点带面。扶贫工作队首先在村前的一片空地上做起了文章。经淮南中院投资,工作队在村门口的废弃空地上修起了个车棚式光伏项目,棚上的集光板用于发电,棚下的空地用于停车乘凉,做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当年为村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

随后逐渐铺开规模,采取“国家政策扶持、牵头单位出资、各个部门合力”的方式,在投资35万元建设一期光伏建设的基础上,淮南中院牵头原凤台县公管局(现凤台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凤台县农商行两家帮扶单位共同投资建设光伏项目二期工程,最终促成了总投资35万元的前圩村光伏项目二期工程落地。

前后共投资70万元的前圩村两期集体光伏电站,现在每年可以为村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0万元。

有了资金活水,其他项目就能放开手脚。前圩村确立了打造“森林村庄”的目标,组织村民集体栽种经济林木。据核算,经济林木可以给村集体账户增收近 60 万元。

创收的钱怎么花?集体收入用于公共绿化和改善灌溉条件,剩余部分用于分红,这一良性运转让村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

如今的前圩村,土墙危房没了,泥泞小道没了,荒坡荒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新居、宽阔整洁的水泥公路、一个接着一个落地生根的产业项目……2020年,前圩村实现了脱贫“摘帽”。

当岗位调整时,华丽转身

一晃四年,陈良涛完成了驻村扶贫的任务,2021年,按组织安排回到执行局担任法官助理。

如何看待两个岗位的差异?陈良涛认为,驻村扶贫和执行工作都要和群众直接接触,关系到的都是群众切身利益。不同的是,扶贫工作面对的村民群体相对稳定,执行工作相对更加专业,当事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依法办案也更讲究效率。

如何快速适应角色的转换?“要有归零思想,踏上新征程,要实干担当,执行就是干出来的,不干就难,拼了就没那么难了。”陈良涛坚持干字当头,面对复杂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有的被执行人规避、逃避债务手段不断翻新,陈良涛经常关注全国各地的执行动态,一有新举措总是第一个学习。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堵点、梗阻时,他总能想出一些新办法,见招拆招,化难为易。涉执信访案件是让很多执行干警头疼的问题,陈良涛善于学习、细心观察法官和当事人的沟通技巧,注重多角度换位思考,考量当事人诉求和内心矛盾点,找到释法说理、情绪稳控、依法依规化解信访的突破口。

半年多时间,陈良涛协助法官办理执行案件百余件,执行到位金额近九千万。

赵某曾经驾驶电动三轮车与祝某驾驶的轿车发生碰撞,经交警认定,张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后来,赵某起诉至法院,要求张某赔偿身体伤害及车辆损失共计3万余元。张某却一直拒绝履行。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立即对被执行人张某名下的房产、存款、车辆进行了查询,但未发现其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陈良涛通过深入到当地村委会了解情况,发现张某农村所居住房屋被当地政府拆迁,有一笔拆迁补偿款尚在镇政府待领。在陈良涛建议下,执行法官经过与当地政府沟通,冻结了该笔拆迁补偿款,并电话通知张某,如果其再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不仅要执行该笔补偿款,还将对其进行处罚。最终被执行人张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来到法院,缴纳了全部执行款,案件得到顺利执结。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生逢灿烂,陈良涛勇敢拥抱这个时代,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法院、以奋斗姿态,在逐梦路上至诚不息,不息则久。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