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谱写良法善治安徽篇章

2022-04-08  来源:安徽日报

3月21日,宿州市埇桥区法院朱仙庄法庭干警来到大店镇双庙村,将10万元执行款送到残疾申请人王志林手里。通讯员 阮传宝 摄

4月7日,当涂县公安局太白派出所民警在新冠疫苗接种点开展反诈、禁毒宣传,现场指导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通讯员 卫学超 顾守萍 摄

法者,治之端也。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法治变得更加清晰而具体。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千秋伟业夯基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安徽建设不断进入新的更高境界。江淮大地上,一幅幅法治安徽美好画卷正在激情绘制。

让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

唯有让法治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实现良法善治。在这种视阈下,法治文化的根植与法治宣传教育紧密相连。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为法治安徽建设夯实重要人文基础、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2015年9月24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全国第一部省级层面出台的地方性法治宣传教育法规。同时,还出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若干规定》《全省领导干部宪法法律年度测试办法》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

立基固本,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每年的国家宪法日前后,我省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周”活动。公民对宪法法律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日益提升。

“江淮普法行”“法律六进”、法治文化“千百十工程”“四入行动”等活动有序开展,江淮大地上,150个普法讲师团、4.6万名普法志愿者,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多种平台,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风尚,人民群众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浸润。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学法被列入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的规定内容,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建立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集中学法等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能力和水平。

全民守法,最终要靠激发全体人民的法治热情。持续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诚信守法企业”“零诉讼村(社区)”等创建活动;在全省农村设立 “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和法官、检察官工作室,把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法治元素融进皖风徽韵,法治文化注入徽文化内核,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立良法谋善治护航发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近年来,我省立法机关紧扣发展脉搏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领域,致力追求良法善治,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打出立法组合拳——

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 47天内,省人大指导合肥、宿州、黄山等3市制定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并批准实施;积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河长制”“林长制”写入法规;在省级人大率先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条例,填补立法空白……

重要领域立法的不断加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规章制度供给。

推行“开门立法”,是把民意融入立法全过程的重要举措。为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2020年,我省首批遴选确定了10家单位作为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搭建起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直通车”,使立法更好地体现群众意志、保障群众权益。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是我省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我省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寓执法、管理于服务中——

在全国创新建立利益相关方、公众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省市县三级行政机关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法律顾问制度,确保政府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皖警便民服务e网通”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立体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了社会基层治理能力;

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让当事人可“足不出户”打官司、解纠纷;

12348法律咨询热线、12309检察服务热线实现全时段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奋力打造“枫桥经验”安徽版,全面落实《安徽省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公正、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形成……

如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我省已基本形成。

公平正义守住法治生命线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在法治建设中,我省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4年9月,安徽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刀刃向内,全面落实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 “批条子”“打招呼”……一系列举措环环相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不断夯实。

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公益诉讼制度、主办侦查员制度、律师制度改革试点等经验向全国推广。

2019年11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省“两院”专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对于促进公正司法、保障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

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实现刑案办理从公安到检察、到法院、到司法行政的全程贯通、全网覆盖,确保案件侦查、起诉、审判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有效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只有法律有效维护公平正义,人民群众才会相信法律,才能自觉维护法治尊严。

在扫黑除恶斗争中,我省成功打掉蚌埠“刘氏兄弟”、阜阳邢丙军、无为汪国玉等一批重大涉黑涉恶团伙,深挖彻查了一批涉黑涉恶腐败官员及 “保护伞”,有效整治了黄赌毒、“套路贷”、电信网络诈骗、村霸、非法采砂、围标串标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司法白条”,令司法公正和权威难以彰显。为解决执行难,省高院发起“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成效居全国法院前列;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执行长效机制,通过强力治标实现有效治本。

让每一位公民都享受平等的法治阳光,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是两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我省司法行政机关持续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全省各级法院、检察院依法实施司法救助,人民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法治红利。

良好的法治环境,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去年,我省连续10年进入全国平安建设先进行列。

·短评·

凝聚建设法治安徽的强大力量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全省法治建设发生巨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力边界,让企业安心兴业,让群众方便办事;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以各种创新举措,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让更高水平的法治安徽可感可期……法治建设新红利不断释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有了更多法治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推进法治建设,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奋进新征程,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建设各领域全过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法治建设果实。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凝聚共建法治安徽的强大力量,让法治安徽建设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安徽力量。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