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层治理末梢增强平安建设活力

六安汇聚各方力量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新跨越

2022-09-14  来源: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患有耳疾的81岁村民陆某离家未归,请大家帮忙寻找。”9月7日晚8时许,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店村村民在该村“警民议事群”发出求助消息,立即得到来自线上线下的“八方支援”。

当地派出所民警、镇村干部、社会救助团体、江淮义警及走失老人邻居迅速集结,组成20余人搜寻队,附近各村“警民议事群”也持续发布走失老人信息,广泛铺开“搜寻网”。不到一小时,迷路的陆某就在离家3公里外的一处山坡边被找到。

好消息传来,村民纷纷在微信群里点赞,这不仅是对此次联动救助的赞许,更是对群防群治工作的肯定。

近年来,六安市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创建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行矛盾纠纷线上流转、线下办理,增强基层治理“末梢”功能,推动资源在一线汇聚、服务在一线强化、平安在一线实现,为平安建设注入无限活力。

创建“四级中心”绘就平安同心圆

白天,利用综治分平台网上巡查;晚上,利用微信群调度夜巡夜查……这已经成为六安市各级综治中心的“规定动作”。

六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郑刚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该市积极创建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制定了专门的指导意见迅速推进。其中,市级综治中心相当于“指挥大脑”,县级综治中心相当于“枢纽中心”,乡镇综治中心相当于“毛细血管”,村(社区)综治中心则发挥“耳聪目明”作用,通过打通全身“经脉”,激活了基层治理“内力”。

目前,六安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市综治中心,建立起统一指挥、集中管控、分级负责、多级联动的实战化应用体系,实现视频指挥调度、网格服务监管、治安事件监控等功能,可以“一竿子插到底”,既能指挥调度县区综治中心,也能直接调度、督察镇村综治中心。

县区综治中心按照统筹融合、实体实效的原则,做到机构人员、办公场所、“四网”融合(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系统、综治“9+X”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视频会议系统、网格化指挥调度系统)、制度机制“四个落实”,打造“上联省市、下联乡镇、横联部门”的数据枢纽中心。

该市还将140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按照“六有四统一”,即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干事、有场所议事、有经费做事、有设施办事、有制度理事、统一制作标牌、统一工作职责、统一组成人员、统一津贴待遇的标准,打造成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一站式”实战化中心。村(社区)综治中心重点通过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不断夯实化解矛盾纠纷、组织群防群治、开展为民服务主阵地。

运行“三项机制”织密治安防控网

位于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南面的春塘村,山林面积大,常住1600余人分布在各个山脚。以前到了夜里,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听到狗叫,就不敢摸黑出门。这一现象随着干汊河派出所与春塘村联合组建治安巡逻队得以改变。

“现在白天晚上都能看到巡逻队员、巡逻车辆,出门采摘茶叶,不再担心家门口晾晒的物品被偷了。”春塘村山嘴组村民汪家权感觉,自己的安全感“直线提升”。

群防群治是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六安市建立运行社会参与、常态防控、网格联动三项机制,鼓励引导党员群众、社区工作者、综治协管员以及村民组长、治安积极分子、平安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开展守护平安、服务群众、宣传防范、信息收集等工作,并把开展群防群治纳入乡镇综治中心工作任务、绩效考核“两个清单”,要求组建乡镇(街道)不少于60人、村(社区)不少于10人的志愿巡逻服务队伍,各乡镇每天至少有一个村开展夜间巡逻,乡镇巡逻队伍按每周不少于一次、秋冬季等特殊时期每周不少于两次的频次开展巡逻,注重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升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快速处置的能力,实现平时应急、一专多能工作目标。

“我们还将主城区划分为1181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1069人,推动治安防控与网格化建设深度融合。”六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唐惠介绍说,通过建立邻长微信工作群,加强“邻”内住户沟通联系,变“陌邻”为“睦邻”,织密了平安网格。

看到陌生人上前多问两句、小区里来了新租客多留意一下、遇到不法分子及时告知民警……目前,全市乡村两级共有近2.8万人参与日常治安巡逻,夜巡夜查、邻里守望等“平安守护”已成为全市治安防控常态。

线上线下联动谱写矛调和谐曲

“徐郢大塘的涵洞啥时候清淤啊,水流不通,我们用水太麻烦了。”

“说得是,咱们100多亩水田还指望着这口塘引水呢。”

前不久,在叶集区孙岗乡元东村柳塘组召开了一场家门口的“议事会”,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元东村党支部书记汤维涛反映“引水难”问题。汤维涛当场承诺会予以处理,会后便同村两委着手开展清淤疏通、挖渠引流等工作。仅用3天时间,淤泥清了,水也通畅了。

面对面坐下来,大事小事一起议,是六安市解决群众诉求、化解基层矛盾的生动实践。

为了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六安市健全完善矛盾纠纷“线上流转、线下办理”工作机制,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纳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工作范围,整合公安、信访、司法等部门力量,实行集中办公,实现矛盾纠纷线上流转,做到一地受理、一键分流、一网融合、一元统筹。

“线下”以主体多元化为引擎,健全化解平台,全市共成立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14个,覆盖了21类矛盾纠纷涉及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做优相关部门行业调解。同时推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依托司法所,融合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法律服务工作站“一站三中心”力量,推动诉求办理、政策解读、矛盾调处、信访接待、法律指导等工作一站受理。

六安市强化村(居)干部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吸纳老党员、老代表、老委员、老村干、志愿者等人员力量,加强专兼职调解员队伍建设。金安区三里桥街道阳光社区成立了“乡贤工作室”,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垂范邻里、协调冲突、公信威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叶集区推行党群议事工作法,将议事会议“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唱主角,形成收集、协商、落实、反馈的工作闭环,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目前,六安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有力提升。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