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把纠纷解决在当地

2022-09-27  来源:皖江晚报

“我不同意赔偿!他是自己骑着电动车从后面撞上来的。我没有受伤,当然就离开了现场,这怎么能算是肇事逃逸呢?”在日前的一次人民调解现场,张某某情绪激动,反复强调这场交通事故中自己并无责任,没有经济赔偿义务。

“要不是你离开,怎么会耽误最佳抢救治疗时机。现在他不仅肋骨骨折,而且脾破裂切除,已经经过伤残鉴定了。你当然要负责赔偿手术费、误工费等各种费用,还得赔偿我们经济损失35万元。”伤者蔡某某的亲属据理力争。

原来,他们所争论的是去年底发生在当涂县姑孰镇的一场追尾事故。事发当时,蔡某某骑着电动车沿姑孰路由北向南行驶至提署路交叉口左转弯时,其车前轮与张某某骑的电动车右后侧发生碰撞,造成蔡某某受伤及车辆受损。事发后,张某某骑车逃逸。

事后,双方自行磋商过几次,但一直没有结果。受理纠纷后,调解员首先主动收集了相关证据材料,确认了张某某肇事逃逸及蔡某某伤情。面对调解现场双方情绪激动的情况,调解员分别将双方带至单独调解室稳定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释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重大区别,并帮双方协调赔偿数额。

“按照交通法规,事故发生时,车辆驾驶员本应留在事故现场等候交警的到来,并想方设法救助事故受伤人员。但由于法律意识淡薄,驾驶人擅自离开交通事故现场,使得有理变无理。”调解员王宜叶表示,面对双方争执不断升级,调解工作只能先进行普法宣传、讲清法律关系,然后再分别反复做双方的思想工作。

最终经过两次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了赔偿协议。而像这样从源头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的场景只是马鞍山市多措并举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从源头治理,将矛盾发现在小、化解在早。市司法局积极拓展对接平台,立足全社会调解委员会框架,以诉调、检调、访调、警民联调为支撑,以商会纠纷、医疗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为补充,构建“1+4+N”多元矛盾纠纷调处格局,助力更高水平平安马鞍山建设。

和县西埠“民生茶馆”“小巷调解”,雨山区“风调雨顺”,博望区“老支书评评理”……一个个“说事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626个、专业性调解组织37个、部门行政调解委员会8个、“说事点”32个。

与此同时,马鞍山市进一步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的服务型窗口,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人民调解队伍;对全市首批“法律明白人”分层分级实施“培养工程”,聘请法律专业人士组建成立“八五”普法讲师团,切实加强普法宣传员队伍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人民调解员超3800人,普法志愿者超2000名,公共法律服务人员近500人。今年全市已累计调解案件6196件,调解成功6133件,调解成功率达98.98%。

记者 任德玲 通讯员 郑欣 许军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