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不住”的老陈

——记马鞍山市和县西埠司法所所长陈友云二三事

2023-01-19  来源:马鞍山日报

在和县文化历史名镇西埠镇,提起这里的特色小吃,人们就会想到西埠大雪枣、丰乐云片糕等;但如果打官司调解遇难题,人们就会第一时间找“老陈”。

老陈是谁,西埠镇村干部都知道,他是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西埠司法所所长陈友云,曾经当过兵,转业到地方后,公道、正派、敢担当的优良品质和办事一丝不苟的军人本色一直未变。2013年10月23日是他的人生转折点,那天,他主动要求到基层司法所工作。在担任司法所所长的日日夜夜里,他始终秉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原则,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赢得当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2019年6月,他升任四级调研员,本可以赋闲待退,但他没有,因为他是一名军人,有着军人的坚韧品格;还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有着朴素的情怀和嫉恶如仇的正义感,他的根在农村。这,使他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每天事无巨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化解矛盾,面对每一个劝他休息的亲友,他总是摆摆手淡淡地说道:“只要组织需要,我不到退休不下线。”家人和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闲不住的老陈”。

“法律援助,终于帮我讨回了土地租金”

时孝友,一个地道的农村汉子,今年58岁,是西埠镇双庙村唐二庄村民,4年前打官司,不仅赢了官司,还将他人拖欠全村的30多万元土地租金讨了回来。说起这个,他非常兴奋:“这场官司多亏陈友云所长调解,否则这笔钱就打水漂了。”

时间回到2013年3月,唐二庄与承包人李某某签订一份协议,将340亩良田租给他栽种树木,租期11年,租金10.2万元/年,每年需付清租金。李某某在付清第一年的租金后,次年以“明年给”为幌子扯皮,竟玩起了失踪。无奈之下,群众代表时孝友来到西埠司法所说明情况,并请求法律援助。

司法所所长陈友云积极支持,认为这是一起违约案件,需走法律诉讼途径。

“我们靠出租田地维持生活,三年不给承包费,吃什么?要不是政府每月给的几十块钱养老金,我们可怎么活啊!”时孝友一番情绪激动的话语,让陈友云五味杂陈。

一句简短的“我来办”,让讨要土地租金数年未果的群众看到了黎明的曙光。陈友云决心替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为他们打赢官司。他收集证据,撰写文书诉状,一心为民伸张正义讨回公道。

官司打赢了,他乘胜追击,要求法院对租金拖欠者绳之以法,并强制执行。被行政拘留的李某某一看势头不妙,忙打电话叫儿子、女婿跟陈友云商谈还款事宜,当场给了10万元土地租金,并承诺余款9万多元在2019年12月底前付清,如若不还,可依法强制执行。2018年9月,时孝友二次起诉李某某归还2017年10月19日到2018年8月15日期间的租金等费用12万元,陈友云再次给予他们法律援助,帮助追回土地租金款,并整理好分配方案,将租金款打到群众卡中。

这些年来,老陈每年为困难群众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0多件,赢得了民心,办公室里那一面面锦旗就是老陈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最好口碑。

“温情矫正,救了我一条命”

岁末年初,阡陌田畴,绿油油的麦苗儿铺天盖地,西埠镇新民村网格员汪某某奔波在抗疫一线,他的心情一如眼前的麦苗儿明亮灿烂。如今自己自食其力,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每念起眼前的变化,汪某某总会感恩“老陈”,是他挽救了一个破败的家。

汪某某年过三十,10年前因盗窃被判三年零九个月刑期,在他服刑期间,被查出再生障碍性贫血。监狱为其申请保外就医,将他押解到西埠司法所,让其父母领回家,可他父母表态不予接收。原来,因为儿媳离婚出走,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2岁孙子,他们已经没有抚养能力。为帮助汪家解决资金困难,陈友云与镇民政办协调,帮助他家落实3人低保,并与村联系,于2014年将其列为建档贫困户。

年少无知、青春叛逆让他付出惨重的代价,回想当年,汪某某常常以“冲动是魔鬼”自责。现在他已痛改前非,成了村里一名网格员,力所能及地帮助村里做一些事。

“这些都得感谢陈所长,他为我们着想,我们生病了不懂报销,都是他帮助我们,他还经常到我家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事。” 一桩桩一件件,脱胎换骨的汪某某说起家里的现状,清瘦的面庞露出笑容。他父母常跟他说:“陈所长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汪某某从内心感激陈所长,“要不是他,我家早完了,是陈所长救了我一条命”。

“社区矫正既要依法严格,更要真情真心,帮助矫正对象回归社会,重新做人。”这是陈友云常常说的,也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人民调解,化干戈为玉帛”

走进西埠镇娘娘庙村,这里和谐宁静,人们安居乐业。可7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两家邻居因小事起纠纷,一家在相邻处搭起围墙不让邻家过。”这起纠纷过去多年,谈起它,纠纷调解人陈友云仍记忆犹新。

2015年春节来临,在外打工的一户居民回家,被邻居阻挡不让过去,他就喊人来殴打了对方,结果双方都被刑事拘留。时间来到盛夏酷暑,天气炎热,该户居民因家里老人过世租来冰棺入殓,可对方还是不让通过。该户居民愤愤不平跑到镇司法所要求说理。闻言的陈友云迅速将情况上报镇领导,由镇安排两名负责人与他一道去现场。陈友云分析原因,找出这起矛盾的症结是对方母亲性格较为顽固所致。找准矛盾症结,有的放矢,他主动与她交谈,从上午9点谈到下午4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对方母亲态度有所缓和,他趁热打铁,让她儿媳继续做工作,最后她同意签订协议。一起一触即发的矛盾被他化干戈为玉帛。

“农村这种小事,如果不及时处理,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可能不堪设想。”陈友云认为处理这些问题,要有耐心,一次不行就两次,反复做工作;要讲法,以法律为依据;要讲情,情法交融。要与当事双方交谈,不断跟踪处理效果。

人民调解工作常被认为是一件苦差事,但陈友云认为:“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他调解的每一起纠纷,都是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10多年来,他调处矛盾纠纷856件,调解成功率在98.5%以上,没有发生一起经他调解成功后又反悔的矛盾纠纷。

有人夸他调解有一手,他很谦逊地说:“其实做工作很简单,就是公平公正,入情入理。”

通讯员:常兴胜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