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基层社会治理焕发“信”活力

信用炼真“金” 治理塑“信”颜

2023-03-02  来源:安徽长安网

近年来,黄山市将“信用”元素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信用治理”为切入口,实现一家一户的“小信用”带动“大治理”的新格局。

党建入网提升“信治”效能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共同推进“党建+信用”,全市5000余名骨干网格员立足于2557个基层网格,入户采集信用村建设评价信息,每年更新1次。3年来,共为群众“面对面”办理信用贷款、农产品助销等民生实事1.5万件,形成“驻村夜访”“长板凳议事会”等一批特色治理品牌,有效化解信访矛盾1.26万件,化解率达98.5%。

歙县深度镇大茂社区党总支书记姚顺武感慨地说:“信用村建设倒逼党员干部抓发展、办实事,现在我们说的、做的都是老百姓心里想的,党总支在乡村治理中更有存在感,党群联系更加密切。”

数据集成增添“信治”效益

创新“六个好”乡风文明评议模式,围绕孝敬老人、家庭教育、兄弟姐妹关系、邻里关系、热心公益、支持村两委工作、移风易俗、摒弃陋习恶习等方面,每年对农户开展评议打分,将熟人社会的信用价值通过数据量化分级,差异化授信用信,使信用治理成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黄山在农村信用评价评级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精准滴灌乡村。选派金融村官和金融副乡镇长680余人,切实把金融服务送到农户家中。2022年,全市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311个,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6.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万元。

多元赋权催生“信治”效应

以信用治理为牵引,一体嵌入自治、德治、法治,将信用结果运用向教育、医疗、交通、文旅等基层社会治理各个领域拓展,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受限”的道德约束机制,鼓励优质信用户参评文明家庭、新时代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评比,引导群众崇德向善,最大程度激活信用治理实践价值。

黟县碧阳镇某村民承包了村里一片山场,十年租金一直拖欠不交,村里催促多次无果。2022年6月下旬,村评议小组认为该户行为属于“为人缺乏诚信”,议定该户在乡风文明评议中扣除12分,降低信用等级。得知情况后,该村民主动补交了所欠租金,一件长达10年之久的遗留问题终于妥善解决。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