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品牌”背后的“大能量”

——舒城县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2023-03-10  来源:皖西日报

“大娘,身份证办好了,我们今天来送给您。”2月23日,六安市舒城县公安局庐镇派出所民警胡光维、辅警陈征来到黄家湾,将办理好的身份证送到村民刘会莲手中。

“我明天参加公务员考试,身份证找不到了,下午1时出发,要去六安熟悉考场,急需身份证,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2月24日上午11时许,小陈在舒城县庐镇乡张冲村“警民议事厅”@庐镇派出所鲍国。

“好的,马上安排,祝考试顺利!”民警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一张临时身份证就办好了。拿到证的小陈,在群里发了一连串的感谢话语和符号,其他一些村民也跟着点赞。

“去你家附近办事,顺道给你母亲身份证送过去,不用来取了。”2月22日下午6时,在安菜村“警民议事厅”,民警胡光维@人生如梦。

叮咚!手机上闪出一个消息:“太感谢了,母亲刚才打电话跟我说,她的身份证送到了。”这位叫“人生如梦”的网友姓张,因其母亲身份证过期,老人如果来回跑派出所,得花两个小时。

以前,需要翻山越岭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才能办好的事,如今,在微信“警民议事厅”上,一键式得到了解决,减少了村民来回跑路,缩短了村民办事时间。

从“旅馆业群”“寄递业群”“便民服务群”到“警民议事厅”,一个个融合治安管理、户政业务、便民服务等功能的“微平台”逐渐搭起来了。村民“点单”,民警秒级响应,有时他们还化身“小哥”,送服务上门。

“快进屋坐坐,歇歇脚。”山里的老人非常热情,看到背小包的民警,纷纷上前递烟。“烟就不抽了,喝杯茶。”该乡张冲村花岩组、龙井组最为偏僻,如今还有30多位留守老人住在深山。以前,一年到头都见不到警察影子,如今,隔三差五就能看到“背包民警”。

多年前,庐镇乡只有一个警务室,家底不清、群众根基不牢、便民举措不深入……派出所设立后,创新推行“背包警务”,在一个小背包里,装满了安全宣传品、调查问卷、信息采集表、户籍办理明白纸、警民联系卡、相机等日常警务和服务中所需的物品。在一次次上门化解纠纷、为群众送证过程中,小背包拉近了警民距离。

舒城县公安局庐镇派出所所长鲍国说,“背包警务”开展6年来,420起矛盾纠纷在村民家门口得到了化解,30多位无户口人员补录了户籍,为困难及行动不便人员上门办证、送证320多人次,现场为村民答疑600多条。

近年来,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腰包鼓起来了,精神追求也相应提高。抖音、快手等各类APP逐渐占满了手机屏幕,加之各类诈骗方式花样百出,如何将诈骗预防在萌芽,帮群众守护好“钱袋子”?针对治安防控等薄弱环节,根据山区群众白天农忙的习惯,当地以夜话的形式,在村里开展矛盾调处、政策解读、反诈宣讲。

“这里的群众,口音带着很浓郁的桐城腔,特别是老人,方言很重,有些听不懂。”1999年出生的胡光维,老家在金安区施桥镇,去年9月份,分配到庐镇派出所,刚开始办户籍,旁边还得一个老民警当翻译。

办群众事,得说群众话,如果语言上有隔阂,那么很难与群众沟通,更别说与群众打成一片、赢得群众信任了。连日来,胡光维跟着59岁的老辅警余存根一起跑村入户,学习当地方言,试着跟村民搭话,“庐镇夜话”也就成了他学习和锻炼的平台。

“我们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与桐城市、潜山市交界,下面有13个村,户籍人口18000人,常年在家的也就7000人左右。”庐镇乡党委副书记胡翔说,随着镇负责同志、乡青年志愿者、派出所民警、村干部的加入,“庐镇夜话”的队伍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已开展20多场次,累计受益2000多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不仅是庐镇乡的几个“微品牌”,晓天镇“褚大姐工作室”、干汊河镇“西宕大姐”、千人桥镇“老公亲”、百神庙镇“村长热线”也别具一格。此外,山七镇打造了“孝文化”主题公园,棠树乡以“道德银行”为平台、道德评议为基础、好人评选为抓手、积分存折为载体、道德激励为手段,探索“党建引领、全民参与、三治融合”新路径……舒城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说,一系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和做法,正在各乡镇生根结果。(储著坤)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