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罪犯食堂用餐是什么体验?白湖分局教育矫治在见证

2023-05-06  来源:安徽长安网

“警官,我不需要调解……”

“王老师,您别为我费什么心思了。”

“我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我现在可以走了吗?”

在白湖监狱管理分局龙山监区的监舍内,淮北市金牌调解员王士宏,刚来就吃了一个“闭门羹”。

王世宏是淮北市司法局来白湖分局开展“双向联系”系列活动的随团讲师,此行来为分局民警和罪犯分享自己的调解故事,讲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化解他人矛盾纠纷。

讲课结束后,一名“特殊”的罪犯——程某被带到了王士宏面前。他因性格执拗,经常和同犯发生口角,甚至在有些年轻民警面前,都显得“桀骜不驯”。

看到调解员王士宏这个陌生面孔,程某第一反应还是抗拒。

一开始,王士宏和程某的对话,总是会陷入“一问一答”“多问略答”“不问不答”的尴尬情境。

当时大家都以为,这场对话,可能结束得不会“太圆满”。

“这杯茶从凉到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近日,淮北市司法局局长杨春杰一行,来到安徽省最大的教育改造基地——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开展“双向联系”系列活动。

这场已经连续举办了20年的活动,今年有了一些新变化。

首先是活动的安排上,短短两天时间,白湖分局在每个活动时间节点,都安排了2-3场项目同时推进,尽可能扩大受众的覆盖面。

刚刚那场一开始温度有些“冰冷”的对话,就是发生在金牌调解员矛盾调处课之后。

在矛盾调处课上,白湖分局有针对性地组织安排了互监组组长、寝室长等能在罪犯中起到一定监督作用的罪犯前来听课。

“根据省局部署,白湖分局一直在推进罪犯改造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探索改造矛盾排查调处规律,推进安全协同治理。”

白湖分局教育矫治中心负责人丁祖胜说,这些罪犯,是民警调处罪犯间矛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他们也能帮助民警更快速深入地了解矛盾原委,防止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扩大。

但这项工作的开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偶尔也遇到“铁板”,程某就是监区里比较棘手的“刺头”。

因年少时父母的放纵溺爱,程某一直都以自我为中心。聚众斗殴入狱后,他与其他罪犯也时常因为琐事发生口角。

“衣服收错了,牙刷牙膏拿错了,以为别人背后嚼舌根产生误会……”白湖分局龙山监区矫治分监区民警韩海说,这些琐事在罪犯之间时常会发生,在民警介入后,一般都能将这些矛盾化解在苗头阶段。

但对程某来说,这些小事却仿佛是“天大”的事,他一定要争个高低,甚至对同犯采取言语威胁。

“事后他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对,但他说自己脾气不好,就总是忍不住。”龙山监区内设三区教导员李文山说,程某的性格更像是一个刺猬。

在见到调解员王士宏后,程某又拿出了自己一贯的“防御姿态”,拒绝对话。

面对冷场,王士宏并不在意,而是端来两杯茶,一边倒茶,一边耐心地和程某唠家常、说闲话。

提到父母,程某的语气不再那么生硬,内心深处的迷茫纠结,慢慢在言语间展现披露。

“我一直觉得,父母对我肯定特别失望,我也不敢联系家里,这种矛盾的情绪就一直在心里滚啊滚啊,滚了好多好多遍。”程某说,每次和同犯发生矛盾,其实都是他在发泄内心的情感。

“我特别能理解你的感受,和父母说需要勇气,和同犯说怕对方瞧不起,内心十分忐忑,时间久了,这种感觉像是一块怎么也好不了的痂。”随着对话渐渐深入,王士宏试图帮助他走出内心纠结的“死胡同”。

谈话接近尾声时,王士宏问程某:“我们今天聊了这么多,一开始你说你讨厌喝茶,现在喝得比我还快,我有个问题想问问你,你从这杯茶里,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觉到了您的善意和耐心,也发现了我一直都忽视了身边人对我的关心。”刚来时态度十分抗拒的程某,如今脸上挂着释然的笑意,耳朵都有些微微发红。

听到这些话,李文山内心也十分触动:“面对他的问题,我以往总是会选择倾听,但这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适当的引导。这一次对话,对我来说也是一次特别深刻的观摩学习。”

全程参与对话的教育矫治中心心理矫治专家刘珍珍说,王士宏的“一杯茶调解法”,本质上以茶为媒,拉近双方的距离,这样才能与被调解者充分共情,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化解心结,这在白湖分局一直在推进的罪犯改造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中,也十分重要。

茶添了一杯又一杯,对话仍在继续。从凉到热的,不仅是茶水的温度,更是在内心深处,不断涌出的暖流。

“我的一句话,他们会记很久,我必须认真对待。”

台上坐着3名律师,台下坐着上百名罪犯。

民间借贷、保险赔偿、刑期折抵……台下的罪犯有序提出自己的法律问题,律师轮流为他们作出解答。

罪犯手里拿着小纸条,上面写着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

台上的律师手里是厚厚的一叠已经整理好、做了无数标注的稿件,上面写满了罪犯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援引的法律法规。

“我的一句话,他们会记很久,我必须认真对待。”“安徽省维护职工权益优秀律师”“淮北市十佳诚信律师”,从业超过20余年的马磊律师说,在监狱里服刑的罪犯,真正能够接触到律师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既要切实准确地解决罪犯的疑虑和困惑,帮助他们在服刑期间更好地参与改造,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学法懂法的重要性,以后回归社会,才能守住法律红线,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律师,我的刑期较长,妻子前段时间提出想要和我离婚,我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刚刚民警和我介绍了你的家庭背景,妻子生活负担很重,要照顾老人,子女又正在读书学习的关键阶段。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我希望你也能换位思考一下妻子的处境,你在这里好好改造,才能更早参与到子女的成长进程中来……”

法律有时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当法律的触角无法延伸到问题所涉及的领域时,律师也会在道德层面、沟通理解层面,帮助罪犯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同时,律师任清华也表示,他希望通过语言的力量,鼓励这名罪犯尽快从这种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机会。

说是一次律师现场答疑,其实更像是一场生动的普法课。

“从法理和情理的角度为罪犯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树立改造信心,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也是我们在监管一线长期工作的民警的职责使命。”在场聆听的分局民警心有所感,更加明确了以后的工作目标。

“这里的饭,明显不一样,不是口味,是滋味。”

在罪犯食堂用餐是什么体验?这次“双向联系”活动,5名社区矫正人员有了特别直观的亲身体验。

在白湖分局安排下,由淮北市司法局监管的5名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白湖分局栖凤监区,体验了一日改造流程,参观习艺场所、监舍、教育园地,并来到食堂,与狱内改造的罪犯共同就餐。

为什么带他们来这里?原因很简单:警醒震慑。

一般社区矫正对象都是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属于非监禁性矫正对象,不在监狱内服刑,拥有有限的人身自由。

“这几名社区矫正人员,平时会耍一些‘小聪明’,心存侥幸心理,虽然没有严重的违纪行为,但投机取巧的心理也给监管带来了不少麻烦。”淮北市司法局副局长刘源说。

但在这次“监狱之行”后,这5名社区矫正人员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来前一直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自认为拿捏得当。

但在看到高墙电网、武警站岗警示、民警严格执法,随处可见“你是什么人?这是什么地方?你来这里干什么?”的告诫语后,他进监时的满不在乎,变成了出监后的一脸尴尬。

“这里的饭,明显不一样,不是口味,是滋味。自由太可贵了,我对失去自由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次回去,我一定更好更自觉地服从矫正管理,做法律明白人,好好守法。”一路参观体验但言语不多的社矫对象张某,走出监区大门的那一刻,忍不住袒露心声。

而在另一边,淮北市司法局的工作人员也在进行着一场发人深省的“现身说法”。

一名职务犯罪罪犯,将自己在利益前面没有守住初心,肆意利用手中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经历全盘托出,内心的悔恨溢于言表,让在场人员都感受到了一场“零距离”“面对面”的警示教育。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项目,还有法治讲堂在现场、亲属进监帮教、法治文化进监汇演等一系列项目在“双向联系”活动期间同步开展。

20年间,变化的不仅是越来越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还有越来越宽泛的联系领域、越来越完善的联系机制。

20年来,淮北市司法局一直与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携手,在普法、执法、法援、法宣、帮教、新生等多领域,深度推进双向联系。取得了狱内罪犯改好率高、刑释后重新犯罪率低、社会安全稳定局面好的积极成效。

(吴一然 董留洋 胡哲)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