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全省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技和产业创新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知识产权审判助力提升“软实力”

2023-05-08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大领域,主要审理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权利保护以及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规制相关案件,在激励创新创造、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质量发展,既需要营商环境“软实力”,也需要科技创新“硬支撑”。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我省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努力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着力营造尊重知识、保护创新的良好法治环境,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

激励科技创新

推进产业升级

合肥中院下辖的合肥知识产权法庭,是全国首批跨区域管辖专利等技术类案件的法庭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知识产权审判专门机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合肥中院所审理的科大讯飞“听书神器”App著作权一案,因其保护知识产权的典型性,入选了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该案中,科大讯飞公司开发的“听书神器”App,可以将互联网上发布的小说自动转换成语音进行播放。被告玄霆公司是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的经营者,该公司认为科大讯飞公司转码及文字转语音功能侵害其公司旗下小说的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科大讯飞公司认为“听书神器”软件并不侵犯玄霆娱乐的著作权,遂提出确认不侵权之诉。

法院审理认为,转码技术是实现文本格式转换功能的技术,利用技术添加中立性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自然结果筛选出中立的符合用户需求的页面,本身也是“搜索”功能的体现,由于行为人并未将单一用户所选择并存储于客户端的信息复制于服务器,并通过网络方式向公众发布,因此“转码及文字转语音功能”应为中立技术,不构成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直接侵权,判决确认科大讯飞公司不侵害玄霆公司涉案图书的著作权。

这起案件的审理中,法院总结认定了转码技术实施的特点和必要限度,有效保护了科技创新创造的成果。

围绕保护科技创新,我省法院坚持运用法治方式加强对科技创新创造成果的保护,特别是加强了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成果的保护,激励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收到良好效果,有力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守护公平竞争

优化营商环境

“搭便车”“傍名牌”等,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会严重损害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秩序。

在芜湖中院审理的原告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与被告陈与赵食品江苏有限公司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纠纷案中,陈与赵食品公司与三只松鼠公司均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开设店铺,且均从事坚果类食品销售。

作为同行业的竞争者,本应该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积极建立自有的商品声誉,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但陈与赵食品公司却擅自使用与三只松鼠公司的物流包装盒、坚果礼包红黄款相近似的包装、装潢,混淆商品的来源,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三只松鼠公司及相关公众的合法权益。

为此,法院一审判决陈与赵食品公司赔偿三只松鼠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100万元。陈与赵食品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经调解,陈与赵食品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不正当竞争行为,赔偿三只松鼠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开支共70万元。

为保护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我省法院切实加强商标权司法保护,提升名优企业品牌竞争力,规范服务商标使用,严厉打击依傍他人商标品牌营利的“搭便车”“傍名牌”行为,依法保护知名商号商誉,营造公平诚信市场竞争秩序。同时,加强市场主体统一平等保护,坚决制止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此外,注重依法保护文化创意成果,高度重视网络直播、短视频、数据库、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和文化业态保护,坚决制止对经典卡通形象的盗版、抄袭等侵权行为。合肥法院还积极探索创新成果司法保护新规则、新标准,在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中,首创采取抽样方式确定侵权软件数量,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破解维权难题

筑牢保护屏障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一、二审案件12241件,审结12102件;受理知识产权刑事一、二审案件205件,审结174件;受理知识产权行政一、二审案件11件,审结11件。多起案件入选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

“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是知识产权维权方面存在的难题。对此,全省法院树牢全面保护、严格保护的理念,锚定此类难题,聚力展开破解。

通过正确运用证据规则,让维权成本“更低”。法院积极运用行为保全、证据保全、制裁妨碍诉讼行为等措施,及时查明、遏制侵权行为,避免权利人“赢了官司,丢了市场”。合肥中院完善多元技术事实调查认定体系,构建技术调查官、智库专家、技术咨询、技术鉴定“四位一体”技术调查机制,从科研院校、高新企业遴选智库专家和技术调查官,覆盖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专业领域,全方位审查技术事实。

全力提高审判效率,让权利止损“更快”。深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推进“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提高纠纷化解效率。组建快审团队,简化庭审流程,一次开庭、批量结案。对事实相对清楚、权利义务关系相对明确的案件,进一步着力提高文书制作效率。通过完善简案快审机制,2022年全省法院快审结案6940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31.73天。

依法加大制裁力度,让侵权成本“更高”。落实落细惩罚性赔偿制度,针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行为,依法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营造不敢侵权、不愿侵权的法治环境。合肥法院在优酷诉北京优朋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中,判决被告赔偿1160万元,有效震慑不法行为,充分体现“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的司法立场。( 本报记者 李晓群 方 舢)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