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法庭解决大难题

怀远法院搭建多元解纷平台助力基层治理

2023-05-10  来源:安徽法制报

“要是都像张法官这样,我们还有啥不满意?”4月4日,在怀远县河溜镇大成村村委会,村民代表握着怀远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张乃邓的手说道。一起历经4个多月的矛盾纠纷终于得以化解,这也是怀远法院充分利用村(居)微法庭机制优势的又一生动实践。

2022年11月以来,怀远法院为了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助力法治怀远、平安怀远建设,积极开展“村(居)微法庭”建设。目前,村(居)微法庭已在怀远县落地生根,实现了367个村(居)全覆盖,在矛盾排查、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方面发挥了大作用,解决了不少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

微法庭,配置到底有多“微”?

2022年11月20日,怀远法院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村(居)微法庭”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该项目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方向,“一根网线、一个终端、一支团队”便是标准配置。4月21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该县大部分村(居)微法庭都以村委会、居委会为基本布点,依托村(居)现有硬件设施设立,有1名法院联系干警、1名庭务主任和1名庭务副主任。

河溜人民法庭庭长宫占好也是其中一名微法庭庭长。宫占好说,虽然各个村居的微法庭配置人员不多,可起到的作用却不小。万福镇刘圩村微法庭已经成功调解了家事、产权等纠纷,刘圩村微法庭已逐渐成为周边百姓心中调解问题的新选择。不少隔壁村的群众出于乡土人情、人际关系考虑,也会选择来到刘圩村进行调解。

微法庭,作用到底有多大?

规模如此小的微法庭,真的能起到规划中的大作用吗?怀远法院政治部主任田松向记者列出了一份成效单:仅仅今年1月至今,四个基层人民法庭共受理案件1162件,与去年同期相比收案数下降24%;结案822件,其中调解结案399件,调解率48.5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9.9%;涉诉涉法信访案件实现“零”增长。

“诉前化解纠纷,将司法环节前置,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在老百姓心目中无比重要。”民一庭庭长张乃邓说。由于乡村人员流动速度慢,十里八村都彼此熟悉,迄今许多百姓都将打官司视作“丑事”。而微法庭集快捷解纷、司法协助、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有效解决了村民的难题。有时候,当事人在本村不愿接受调解,但来到另一个村子后,调解工作反而更容易一些。

此外,怀远法院还注重借助微法庭平台开展婚约财产、邻里纠纷等典型案件巡回审判,强化以案说法,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巡回审判往往通过就地开庭、就地调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更多的纠纷不出村就能得到妥善解决。同时,这种以案释法的方式更有利开展普法宣传,从而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微法庭,分量到底有多重?

该院民一庭庭长张乃邓告诉记者,2022年11月,大成村及周边一些村民委托杨湖村王某某用机器给麦种选种,经选种后的麦种播种后出现了不出苗、死苗及麦苗长势差等情况,双方就此发生口角并致公安出警。为了讨要说法,受损村民到镇里要求解决,并扬言解决不好就要上访。

张乃邓通过微法庭工作机制,多次进村入户耐心听取群众诉求,随后又到田间对麦苗的出苗及生长情况进行了实地勘查,并向农技部门请教,搞清了损失的产生是因选种时麦种经机器碾压破坏了胚芽造成的,不是人的主观故意。今年4月4日,县法院副院长带队来到大成村微法庭,与镇村联动,组织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张乃邓坚持以调促和、以和促调的原则,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帮助双方分析利弊,情、理、法三管齐下,摆事实讲道理、讲人情论乡情做双方工作。最终,王某某当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一场民事纠纷,由于微法庭的存在,减少了信访工作的压力,减少了司法成本,减少了社会治理成本,更推进了各部门的彼此协调与工作嵌合。如今的微法庭已经成功搭建多元解纷机制,建立了“微法庭+联系干警+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工作模式。对于村(居)内发生的纠纷,还可以联系干警线上线下进行业务指导,或通过小程序与法官视频连线,线上参与调解、在线司法确认。

除此之外,联系干警还通过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以案释法、巡回审判等形式送法下基层,增强群众法治意识。通过组织“微法庭”组成人员观摩庭审及司法调解活动,指导人民调解员提升调解水平;利用基层干部、网格员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协助法院文书送达,帮助当事人完成“移动微法院”身份认证,方便法院智慧送达。

从看似遥远的法律,到近在身边的温暖,这种独一无二的亲切感、贴近感和安全感,让如今的微法庭在百姓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徐东明)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