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里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2023-05-30  来源:法治安徽网

“巷陌街坊,自有提茶壶沿门点茶”,因水而建的古镇临涣,水运集会,人们来到茶馆,泡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谈,大家一起喝茶,国事、家事、心头事,无所不谈。茶馆可称得上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

串联一条线 老茶红汤底色浓

自古以来,在淮北市临涣镇便有“有理进茶馆说”的老规矩。如何把一方茶馆里的说理运用到临涣镇全域社会治理,成为了濉溪县司法局一直以来思考的课题。

近年来,濉溪县着力挖掘特色茶馆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党建主线作用,集聚信访工作、人民调解、平安建设、人大议事、政协协商、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等众多职能,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全方位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纵向延伸到茶馆阵地,不断充实“党建+”力量,丰富服务载体,逐步形成了党建氛围浓郁、基础建设完备的茶馆治理阵地。在临涣茶馆,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矛盾化解、隐患排查、帮扶解困等诸多治理功能一应俱全,社会治理成效日益彰显。

织密一张网 千头万绪不溢碗

临涣茶馆里沏泡的茶水,来自一口古泉,泉水张力极强,沏泡的茶水一直以来便有“高出杯沿而不溢,悬浮硬币而不沉”的说法,无形的张力像极了一张网兜住碗里即将溢出的茶水。

临涣镇坚持“党建引领 智慧赋能”,打造智慧临涣一体化综合治理平台,集党建引领、综合受理、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指挥调度、应用支撑六大模块,联动“全科网格”,编排整合党建、综治、信访、民政、城建、城管、环卫、环保等8类网格。远程调解、蓝天卫士、城市执法、治安防控等众多功能一网搜罗,有效打破了“信息孤岛”和“部门壁垒”,形成了镇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管的治理“一张网”。

不论是在茶馆里,还是在各村村委会,通过远程视频就可以提供一站式调解服务,群防群治力量在终端就可以指挥调度,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社会治理目标在临涣行稳“智”远。

上下一条心 一杯茶里止纷争

早上7点,老茶客们三三两两准时造访,递上一块钱,抓起一把干草般的棒棒茶撒进茶壶,提起一把水烧得滚开的铝壶,茶香飘起,临涣新的一天开始了……在这时,茶馆里的“泡茶人”也研究起了属于他们的学问——如何把一杯茶端平。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说谁有理。调解员居中调和下,只有双方都满意,才能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相视一笑泯恩仇。

泡在茶馆里的人民调解员王士宏,经过多年完善和磨砺,总结出了“一杯茶调解法”,“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纷争、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站位、勠力同心,从“品茶客”变成“泡茶人”。茶馆调解,这一接地气的民间化解纠纷模式也日益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在市、县两级司法局的大力指导、推动,当地政府和茶馆经营者的鼎力支持下,2012年,由王士宏牵头的“临涣镇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镇上的怡心茶楼正式挂牌成立。现如今,临涣镇的茶馆调解员已发展到50多人,拥有“姊妹花团队”“老支书团队”“兵哥团队”“闻风到团队”等四个调解团队,走村入户、上门调解、普及法律,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00余件,成功率达95%以上。经他们调解达成协议的,没有一例当事人反悔或不履约的情况,实现了调解结案率、协议履行率和群众满意率三个100%。

依托茶馆调解平台,茶馆里还活跃着“乡村小喇叭”宣讲志愿服务队,大批调解志愿者活跃在田间街头,用大鼓书和坠子戏等形式进行传唱,将党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有机结合,每年表演近100场,受众2万余人。

只为一件事 举杯畅饮共和谐

小小的茶馆里,每一间茶室都有大作用。党群连心室,延伸党建触角,筑牢党群连心;百姓说事点,说事议事评事,收集社情民意;人大代表谈心室,畅通民意表达,回应民主自治;平安茶室警民联调,力促和谐稳定,筑牢平安防线;和谐茶室诉前调解,减少群众诉累,服务为民解忧;访调茶室听证评议,息诉止访化心结;亲清茶室为企纾困,暖心帮扶解难题。每年饮茶议事收集社情民意百余件,百姓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

今天的临涣镇,伴随着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党建引领下,各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已然形成。一壶茶里,翻滚着人生百味,也蒸腾着世间冷暖。一杯茶的工夫,能够化解一起邻里矛盾,几块钱的成本,也能避免一场官司较量。让我们共饮一杯棒棒茶,助推社会治理大和谐。

(赵正溪 王翔雨)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