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品牌”调解室 解纷止争在基层

2023-05-31  来源:安徽法制报

基层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记者5月23日在青阳县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该县坚持做到“早谋划、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着力打造形式多样的“温暖品牌”调解室——“老支书调解室”“乡贤调解室”“个性化调解室”,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老支书”调解室

在青阳县庙前镇,有一个热心为村民处理邻里纠纷、解决日常矛盾的“老支书调解室”,调解室的负责人叫王为国,是一位退休村支书。

2021年,王为国从双石村党总支书记退居二线,本该享受清闲的他,仍然心系群众,继续发挥余热。2022年8月,庙前镇成立了“老支书”调解室,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威信高的王为国被返聘成为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

今年4月初,当地村民周某凤来到“老支书调解室”,向王为国讲述她和邻居的矛盾纠纷。据周某凤描述,她家的农田与邻居家的鱼塘相邻,由于邻居家近期修塘重整,导致塘边的取水踏步被全部损毁,影响了村民取水灌溉,周某凤曾多次与其沟通,却始终无果。

了解情况后,王为国立即到现场实地查看,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经过反复劝导、说理攻心,这位村民最终同意复原取水踏步,并用水泥硬化,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不是所有的矛盾纠纷都能用法律规定等硬杠杠去解决的,家长里短的事也需要一些土办法,像扮演‘老娘舅’,说情道理地去解决。”谈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王为国很有经验。

有了“老支书”的加入,政府人民调解力量也得到有效增强。2022年以来,庙前镇选聘了2名有能力、有威望的退休老支书,依托他们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最大程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截至目前,“老支书”调解室共接待群众咨询105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9件。

“乡贤”调解室

不久前,青阳县新河镇十里岗村黄檀组有两户人家,因宅基地纠纷闹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乡贤方德清、张成根得知此事后,把双方当事人叫到村里的调解室,仔细询问、耐心劝说,仅用了2个小时就将两家人的疙瘩解开了,矛盾也化解了。

万春组的汪某某在本地一家企业上班时不慎发生工伤事故,乡贤胡长虹联系企业负责人和当事人进行沟通,企业主及时对汪某某进行了6万元的综合补偿,工伤得到圆满处理。

在新河镇,像方德清、张成根这样奔走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线的乡贤调解员还有很多,他们善用法律、人情、村规、民约,奔走在乡村治理的每个角落。

近年来,新河镇通过政府引导、平台搭建,将一批政治可靠、有资历、有学识、有技能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法官、老教师、农村致富带头人聘为乡贤,打造乡贤文化品牌,充分利用乡贤威望高、明乡情、善调解的优势,助力乡村治理。截至目前,“乡贤”调解室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8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

“个性化”调解室

“有问题找施世庆咨询,有矛盾就到‘施世庆调解室’处理……”这是青阳县酉华镇居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由于调解纠纷效果好,“施世庆调解室”已成为酉华镇的一块“金字招牌”。

去年8月的一天,一名货车司机气冲冲地走进“施世庆调解工作室”,坐下来就是一顿牢骚。

正在整理卷宗的施世庆赶忙安抚他的情绪,详细询问得知,原来是一辆电动车车主在避让其车辆时摔伤了,连日来一直向这位司机索要赔偿。

“那边的路比较窄,你是不是车速比较快?”施世庆略加思索,很快找到了问题关键。

“是有点快,但我没碰到他。”货车司机自觉有些理亏,语气有所缓和。

没构成交通事故,也就没有责任认定,那这起“无接触”纠纷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但施世庆没有推脱,立马联系了电动车车主,双方同意约定时间,一起到调解室坐下来调解。

调解这类矛盾纠纷,对于施世庆来说,已经游刃有余。今年59岁的他从事调解工作35年,脚步踏遍了酉华镇的各个村落,无论是琐碎的家长里短,还是繁复的积怨冲突,到他这儿总能理出个头绪来。因调解能力突出,施世庆还被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2013年11月成立了以其个人名字命名的“施世庆调解工作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矛盾纠纷“终点站”。

近年来,酉华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和多元化解纠纷新举措、新思路,鼓励退休政法干警、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士申报个人特色调解工作室,先后成立了“施世庆调解工作室”“景龙调解工作室”“郭青调解工作室”等8家调解工作“金字招牌”,真正做到站在群众的角度、用群众的方法、解决群众的事情,彰显了人民调解人民参与、人民调解为人民的社会治理新特点、新趋势、新路径。今年以来,“个性化”调解室共受理矛盾纠纷53件,已全部调处化解。(通讯员 吴俊杰 高娟 记者 尤忠祥)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