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打造“翕事堂”婚调品牌 以家庭和谐助推社会稳定

2023-07-19  来源:安徽长安网

中国有句古话“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新形势下婚姻家庭出现的新需求、新变化,歙县聚力创新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联动工作机制,2021年9月创立“知心姐姐聊天室”,2023年2月正式更名为“翕事堂”,形成“翕事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品牌。近年来,通过“翕事堂”婚调室,共受理化解各类婚姻家庭纠纷2050件,成功挽救濒临破碎家庭1263个,调和成功率达62%,解答咨询200多人次。

聚焦“标准化”,全力推进“翕事堂”规范化建设。建成婚调阵地。采取妇联单建、司法共建、共享共建等模式,以群众需求和就近方便为出发点,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县法院、乡(镇)政府、村(居)委会等地建立“翕事堂”婚调室,统一规范设计门牌,完善上墙制度,明确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受理范围、工作程序、工作职责、当事人权利义务等内容,并制作公示调解员名单、工作流程等。目前,县级建立“翕事堂”婚调室2处,28个乡镇、192个村(社区)均建立了“翕事堂”婚调室,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做到家庭婚姻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建强婚调队伍。积极吸纳乡贤、村(社区)社会工作者、有调解工作经验的退休人员、维权志愿者等担任婚姻家庭纠纷专职调解员,各“翕事堂”婚调室配备1名乡(镇)、村(社区)妇女主任,1名专职调解员。同时,加大调解队伍的培训力度,采取专家授课、以会代训、研讨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婚姻调解技能、家庭问题归类指导、婚姻沟通模式、婚姻危机分析及处理等技能培训,并从乡镇选拔从事妇联工作的年轻骨干到县级婚调室“跟班学习、以岗代训”。目前,已选拔2名乡镇骨干进行跟班学习;28个乡镇、192个村(社区)婚调室均足额配备调解人员。建好婚调机制。充分发挥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婚调室作用,建立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闭环管理”制度,对调解员进行有效的规范约束与业务指导,形成层次清楚、结构合理的调解服务标准体系,涵盖调解服务全过程。在保障调解员和调解对象权利义务的基础上,还对当事人申请调解的纠纷进行审核、受理、调解、司法确认、回访、归档等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和明确。

聚焦“三必法”,全程推进“翕事堂”暖人心调解。每对必调。对每一对要求离婚的夫妻,充分了解离婚原因以及矛盾纠纷点,积极开展调解,争取和好如初。其中,对双方自愿离婚,且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积极做好提醒关爱子女工作;对单方要离婚的,详细了解原因,在沟通中用心感知化解;对于假离婚的,提醒当事人慎重考虑,离婚后无法律保障;对双方离婚,但未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引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截至目前,2050对要求离婚的夫妻,成功调解和好1263对。每户必排。按风险等级高、中、低,对每户进行排查,对发现有严重家庭暴力行为、有民转刑倾向的按高风险等级第一时间上报,由心理咨询师介入解决;对家庭成员因病等因素造成生活困难、家庭矛盾不断的,按中风险等级上报,及时给予关心关爱;其他的按低风险排查按月上报。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发现高风险4户、中风险13户,均及时妥善化解。每人必访。对普通原因离婚家庭以电话联系方式进行回访,关注双方关系转变情况;对于家暴、不良嗜好或家庭困难的必访,第一时间分析研判风险。截至目前,已对168人次进行了回访,发现并妥善解决风险隐患11个。

聚焦“制度化”,全面实现“翕事堂”高效能调解。完善联动调解机制。建立县妇联、县法院婚姻家庭纠纷联动调解机制,对起诉到县法院的婚姻家庭纠纷,经当事人书面同意,县法院可委派给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调解,调解时间以30天为限,结束后出具《委托调解反馈函》,对不同意委派调解或调解不成的,人民法院及时恢复审理。目前,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35件,已引导13对当事人撤诉,有13对正在进行调解程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与调解数量、结果相关联的激励制度,对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对接工作中表现突出、工作成绩显著的个人和集体,县法院、县妇联适时予以表彰,激励做好诉调对接工作。目前,歙县“翕事堂”婚调室获得市级“巾帼文明岗”荣誉。完善远程调解机制。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应用,建立相互贯通、共享共有、安全可靠的在线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积极稳妥开展在线调解,推动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满足婚姻家庭纠纷当事人对于便捷、高效化解纠纷的需求。目前,累计通过网络平台远程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2件。

(周银霞)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