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警力资源 释放改革效能

马鞍山市和县公安打破行政区划重塑派出所“联合模式”

2023-09-25  来源:安徽法制报

当“紧密”一词用于派出所勤务模式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马鞍山市和县公安局给出答案。

之前和县农村派出所存在警力少、地偏远、战斗力弱,基础工作深入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治安问题防范难、打处效能提升难、服务承诺兑现难、民警压力释放难的“三不利六难”现状。

如何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今年6月起,和县公安局在全省先试先行联合派出所(紧密型)勤务模式,全力破解农村地区派出所单打独斗困境,实现领导指挥更有力、职能架构更完善、警务流程更科学、队伍管理更规范、人民群众更满意。目前,已组建联合派出所2个,涉及7个派出所,覆盖全县所有农村地区。

整合警力资源 重塑组织架构

警力跟着警情走,警务围绕民意转,这是公安机关服务宗旨。

但在和县,农村派出所的设立,大多根据当地行政区域划分,存在各派出所警力不平衡、忙闲不均、闲置空转等现象,警务效能不高。同时派出所工作繁琐复杂,基层民警往往一人承担案件办理、基础管控、接处警等多项业务,造成职责不明、人岗不清、业务不精。

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推进“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相关改革意见,在“物理重组+化学效应”的改革背景下,结合省公安厅“揭榜挂帅”攻坚项目要求,通过学习借鉴他山之石,6月,在和县,一场全县范围内的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拉开帷幕。

按照《和县公安局进一步推进全县公安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试行)》,下发“关于设立区域联合派出所的通知”,在保持派出所原有机构、编制、职数不变(仍为副科级,设所长、教导员、副所长等职位)的基础上,选择驻地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捷、警务统筹相对便利的3—4个派出所组建成立联合派出所,确定一个派出所为“联合所”驻地所。驻地所统一设立综合指挥室、案件办理队,其余各派出所均设社区警务队,统筹各所警力定岗编组。

目前,和县公安局已成立北片联合派出所(含香泉、西埠、石杨、善厚4个派出所)和南片联合派出所(含姥桥、白桥、功桥3个派出所),香泉派出所和姥桥派出所分别作为联合派出所的驻地所,设置综合指挥室、案件办理队。

其中,联合派出所设所长、教导员、副所长职务,对区域内各所具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权和指挥调度权。由辖区一名原派出所所长任联合所所长,教导员由驻地所教导员或其他派出所所长、教导员担任,联合所领导班子成员由其他相邻所所长担任,并兼任联合所“两队一室”负责人。所长对全面工作负总责,教导员主抓党建、队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两队一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目前,和县公安局联合派出所设所长、教导员各1名,副所长2名,民辅警若干,运行“四班制”模式。综合指挥室设主任、指挥长;案件办理队设队长1名,配置8至10名办案民警;社区警务队由原派出所各所长担任队长,配备5名民警和若干辅警。

优化勤务模式 警务工作更高效

8月15日,随着和县公安局统一调度指挥,南片联合派出所主动出击,一个隐藏在姥桥镇某小区内的聚众赌场被一举捣毁,现场抓获涉赌人员18名,并扣押赌资赌具。这是和县公安局联合派出所新的“两队一室”警务流程改革的成效之一。

姥桥镇位于三镇交界处,在传统的警务运行机制模式下,由于警力不足,刑事案件办理中可能存在职责交叉不清、力量分散等问题。如今,和县公安改革乡镇派出所固有模式,依托联合派出所制定新的“两队一室”警务流程,建立指挥调度、会商研究、服务保障、勤务管理制度及警情协同处置、案件联动协作、乱点协同整治等机制,形成一室支撑两队、两队互为协同的基层综合战斗实体。

综合指挥室作为区域联合“最强大脑”,实行7×24小时运作制,履行“指挥调度、情报支撑、视频巡查、执法监督、窗口服务、综合管理、勤务保障、基础管控”八项职能,发挥情报导侦导防、警情统筹管理、警务支援调度作用,支撑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开展打防管控工作,实现片区内警务高效联动。自运行以来,南北联合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提供各类情报、案件线索,有力发挥“催化剂”“助燃剂”作用。

案件办理队是打击犯罪“最硬铁拳”。为突出“专职专司”,和县公安精心挑选一批擅长打击、精于办案的年轻民警组成案件办理队,负责本区域内刑事案件和复杂治安案件办理,协助专业警种办理相关案件,并配合开展接处警工作。截至目前,南片区侵财案件、可防案件分别下降6.7%、11.2%,北片区侵财案件、可防案件分别下降5.2%、9.4%。

社区警务队是社会治理“最牢根基”。目前,联合派出所共成立7个社区警务队,负责日常警情处置、矛盾纠纷排查、实有人口管理、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辖区秩序、办理窗口业务等职责任务,民警除值班外80%时间下沉社区,真正将“下社区”变为“在社区”。截至目前,和县南片区域警情环比下降4.7%,北片区域警情环比下降6.8%,真正让派出所回归到“防”的主责主业上。

“以前基层派出所民警总是奔波于值班、出警、调解、执勤、走访等工作,忙不过来。这次改革充分释放和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和县公安局政委汪磊告诉记者。综合指挥室全面提档升级、案件办理队打击成果显著、社区警务队服务效能提升……这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调整警务机制后重新焕发出实实在在的强劲动能。

警力下沉一线 提升群众满意度

改革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社区警务越做越实,民警下基层时间越来越多,让老百姓看到了变化。68岁的姥桥社区居民陈玉金对此颇有感触:“民警常常登门,村里常见巡逻,有个纠纷啥的,他们来得也很快,咱们特别有安全感。”

改革后,和县农村社区民警专职化,专注深耕“责任田”,常与百姓打交道,了解社情民意,处理事情更得心应手。

而在办理小案、守护安全中,更是让百姓看到破案速度提升。

7月25日,南片联合派出所白桥社区警务队接群众报警,称其经营的百货便利店被盗,损失数万元。接报警后,南片联合派出所案件办理队民警联合社区警务立即开展侦查工作,很快将嫌疑人唐某宇抓获。侦查期间,案件办理队民警发现此次案件嫌疑人身影与去年2月6日发生在姥桥镇的一烟酒店被盗案嫌疑人相似,决定并案侦查。经审讯,犯罪嫌疑人对多次进行盗窃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这起案件的破获正是联合派出所(紧密型)勤务模式改革的又一重大战果,有效实现从“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的转变,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群众看到了变化,基层民警也在改革中释放出更多活力。

黄启峰是和县公安局姥桥派出所所长,改革后任南片联合派出所教导员,同时也是社区警务队队长。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他,之前疲于应付所内各种事务,工作激情和热情难以充分发挥,如今成为社区民警后,真正回归到服务群众和社会治理的主责主业。

在他的带领下,社区民警辅警“全覆盖”进基层,确保力量在基层、时间在基层、工作在基层。他们主动联合社区工作者、群防群治力量,利用“夜访入户”“微警务”等对辖区电信诈骗、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实现“全覆盖”宣传,减少群众财产损失,实现电诈发案、财损“双降”,有效推动社区警务与社区治理有效融合。

“对比以前,我有更多时间精耕细作社区这块‘责任田’,工作怎么干、干成什么样,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黄启峰对改革后的工作变化深有感触。

记者 李斐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