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天长实践” 提升诉源治理新效能

2023-10-11  来源:安徽法制报

升级扩容,以越来越广阔的解纷平台承载矛盾纠纷化解需求;根植地域文化,以越来越接地气的解纷理念消解当事人“过不去”的结;兼容并蓄,将解纷放在共治大格局下,拓展诉源治理多路径。9月18日,记者从天长市人民法院获悉,近年来,该院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多头并举、多策同施,既有效分流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又减轻了法官办案压力,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先后分别作为全国、全省唯一一家基层法院,视频连线全国第二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最高法诉调对接工作推进会,作经验汇报。今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全国首批“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搭建解纷平台

早在2019年,天长市人民法院就建成了全省首家诉前和解中心,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几年来,该院依托诉前和解中心,先后与工商联、妇联、工会等15家单位对接,建立衔接机制,开辟专窗,对口委托或联合化解矛盾纠纷。引驻总工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成滁州市首家涉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引入代表委员、妇联“好大姐”调解室等,为群众解纷提供更多选项。

调解平台不断扩大。天长市人民法院坚持同步优化调解队伍,选聘退休法官、检察官、教师等15人作为驻院调解员,另从各行业选聘140人作为兼职调解员,分类诉前调解纠纷。今年以来,诉前调解案件4332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2869件,诉前调解成功率为66.2%,民商事一审收案数同比下降4.61%,诉前分流化解矛盾成效明显。其中,坚持“调确”并重,诉前调解达成协议的,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书强制执行力,打消当事人的顾虑。

近日,天长市人民法院成功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调解一起涉案95万余元商事纠纷案件。安徽某建设公司(下称建设公司)因承建天长市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需要使用柴油,经招投标程序确定安徽某柴油公司(下称柴油公司)为中标单位。2021年9月30日,建设公司与柴油公司签订《柴油采购合同》。双方对货物数量、交货方式、货物验收、货款支付以及争议解决等事项进行了约定。柴油公司为建设公司供油,截至2022年6月,共计供油445716升,总价款302万余元,建设公司支付206万余元后,剩余款项迟迟未付。柴油公司多次催讨无果,将其诉至法院。收案后,立案人员征得双方同意,将该案引入工商联调解平台,指派特邀调解员陈乃元进行调解。考虑到建设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外地无法回当地参加诉讼,为减少群众诉累,调解员组织双方在线远程调解。调解员通过视频向双方释法明理、理顺利害关系,最终促使双方通过人民调解平台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建设公司如将95万余元打入柴油公司账户。

目前,天长市人民法院与最高法院和8个部委联设的“总对总”在线调解平台对接,上线侨联、总工会、工商联调解平台,分类“隔空”化解矛盾纠纷,全面开启司法服务“云模式”,打通时空壁垒,努力构建“便民、提速、增效”的诉前调解模式。另外,法院提倡调解员积极利用“在线法院”APP、电话、微信进行线上调解,“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培育解纷品牌

“感谢法官,让我们当场就拿到了全部的工资。”9月5日,天长市人民法院秦栏法庭以“诚信做人”的调解理念,通过十字调解工作法,顺利调解了一批劳务合同纠纷案件。2022年8月左右,陈某与李某共同雇佣了韩某等6人从事充电器组装工作,截至2022年11月,拖欠6人工资款31873元。2023年4月13日,经秦栏镇劳动保障部门协调,陈某、李某分别向韩某等6人出具工资欠条,并承诺于同年8月15日归还。欠款到期后,韩某等人多次催要,陈某、李某一直推诿、拒付工资款,无奈之下6人来到法院起诉。秦栏法庭承接此案后,法庭负责人缪云第一时间接待了韩某等6人,在审查材料后当场联系陈某、李某进一步了解案情。考虑到该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为尽快化解纠纷,让韩某等人拿到工资款,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将该案引入诉前调解程序,指派驻庭人民调解员曹生芳进行调解。调解中,曹生芳耐心地释法明理,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陈某与李某意识到其拖欠工资的行为不仅违法,更有违诚信用人的社会公德。在调解员主持下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并当场申请司法确认,最终案结事了。

天长市人民法院根植基层,将诉前调解工作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推动“一法庭一调解品牌”,深挖调解文化,从而推动多元解纷工作更接地气更高效。其中秦栏法庭创新移植当地“二十四孝”朱寿昌弃官寻母孝文化,升级打造以“孝老爱亲、厚德善行、诚信做人、守法经营”为思想精髓的新时代孝爱文化品牌,推出可复制的“听辩、劝慰、释法、借力、调和”十字调解工作法并向全院推广。铜城法庭结合当地“状元故里”文化底蕴,建成“诗书状元”调解室、“农耕文化”调解室,邀请退休干部、教师等社会力量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南郊法庭融合《好一朵茉莉花》发源地以及川桥典故,建成“茉莉”“和润”两个调解室,聘请社区书记担任特邀调解员,将“民风、家风、村风”融入纠纷调解。

针对天长企业多、涉企纠纷多的市情,与该市工商联对接,创建金桥商事调解室,在全省率先完成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商会调解服务平台对接,为涉企纠纷化解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今年共化解涉企纠纷207件,调解成功率87%,先后作为全国唯一、全省唯一基层法院分别连线全国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最高法“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推进会汇报商事调解经验。

拓展解纷渠道

诉源治理并非法院一家的“独角戏”,而是要唱响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天长市人民法院秉持这一理念,不断拓展多元解纷的新渠道,花大力气向矛盾源头延伸司法服务,与相关部门联合,抓前端、治未病。

自2021年10月起,天长市人民法院在辖区的16个镇(街)设立21个“无讼e站”,“不增编、不建房”,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安设“一根网线一块屏”,以“法庭法官远程指导+常驻调解员现场调解”的模式,就地“云化解”纠纷429起。在该工作模式下,群众有纠纷不用跑远路,直接到当地“无讼 e 站”调解,调解员现场做工作,法官线上答疑解惑,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可以线上申请司法确认,真正做到事情不出村、服务“零距离”,形成涵盖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的城乡司法服务新布局。为增强“无讼e站”效能,又增设了“云答疑”“云送法”,开辟“夜间法庭”,为当地群众提供错时司法服务。其中,该院的铜城法庭就充分运用“无讼e站”,为辖区群众提供了便利高效的司法服务,该法庭今年还入选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将司法服务载体和触角向村(社区)最基层延伸。

天长市人民法院推动人民调解智慧平台嵌入网格,将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派出所、劳动争议保障所等37家基层治理单位引驻人民法院“三进”调解平台,在五个人民法庭设驻庭人民调解员,负责辖区“三进”调解平台联络工作,采取远程与现场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庭与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精准对接和有效联动, 同时,依托“一村(社区)一联系法官”机制,全院55名法官(助理)全部入网格,在联系村(社区)公布法官(助理)电话、身份信息,与网格员建立微信群,及时开展矛盾纠纷、信访事项和不稳定因素的收集排查,形成以法院为主导,以村(社区)为联络点,法官(助理)为连结点的网格化纠纷解决模式。目前,已经实现该市174个行政村(社)全覆盖。(本报记者 唐欢 通讯员 韩玉惠)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