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多样化普法增强群众沉浸式体验

2023-12-04  来源: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我们平时会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只有自己学懂了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村民普法,运用法律帮助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11月30日,在“宪法护三农 法治助振兴”露天直播间里,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学法用法示范户刘燕面对镜头,与网友分享自己学法用法的体悟。

刘燕的直播场地设在2023年安徽省“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常委会监司工委、省司法厅、省法宣办举办的“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在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村举行,现场除了展示普法成果、省市县三级联动普法、开展现场法律咨询、观看法治文艺表演,“直播带法”活动十分引人关注。

一些法律专家走进“学法用法示范户”的直播间,宣传法律知识,解答网友问题。不少网友表示,听专家学者“说法”,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得。

“现在普法活动贴合群众喜好,能听能看能玩,老的少的都喜欢。”不少小井庄村村民结伴而来,对这样的普法形式一致好评。

在安徽各地,普法宣传早已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安徽省以法治文化阵地拓展为抓手,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公园(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法治文化基地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

漫步在淮南法治文化馆,可以与“豆娃”相伴,一起领略淮南子法治思想研究成果;坐在黄山黟县胡文照祖居偏厅的“作退一步想”特色品牌工作室,环顾四周墙面挂满“和气”“退让”内容的楹联,可以感受建筑布景细节之处蕴藏的“和合因子”;走进六安独山苏维埃革命法庭旧址,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在这里相交融,娓娓道来革命时期的法制建设历程……在出行、游玩中,群众即可沉浸式体验不同的“法治之旅”。

自“八五”普法以来,安徽省法宣办与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共同命名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4个,与省教育厅共同命名安徽省青少年法治实践基地21个,涵盖红色基因传承、法治文化建设、基层依法治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全省累计建成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436个、法治公园(广场、长廊) 439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30108个,全景式反映出法治宣传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

安徽省还突出“普法+文化”品牌化建设,将基层依法治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与法治宣传融为一体,利用合肥“折子戏”、安庆“黄梅戏”、池州罗城民歌和“青阳腔”等艺术形式创作一大批法治宣传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同时,积极挖掘传播皋陶、淮南子、管仲、包拯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编写、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形成皋陶系列法治动漫、“包公普法小先锋”、淮南“豆娃说法”等普法品牌,打响了普法“特色牌”。

为进一步拓宽普法覆盖面,安徽省线上线下齐发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普法。安徽省法宣办联合省委办公厅等6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党内法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重点组织开展巡回宣讲、全省党内法规知识网上竞答、优质论文评选等4项活动,覆盖全省16个省辖市、86个行业部门,有力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发挥全省中小学校9585名法治副校长作用,结合“开学第一课”、防范校园欺凌等主题,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普法宣传。组织开展“惠企暖企普法先行”等主题普法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底,已走进20200家企业,撰写法治体检报告13400份,梳理法律风险点7000余个,提出法律意见建议8000余条。

安徽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省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以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导向,着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高质量普法服务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全民守法普法新篇章。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