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各地党员干部群众热议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

2023-12-26  来源:安徽日报

“民有所呼、我必呼应”“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拓展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转化路径”……12月25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的目标与要求,在全省各地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应有贡献。

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会强调,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找准安徽定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安徽发展放在党中央对安徽的战略定位上、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思考谋划,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起于科技创新,成于新兴产业。合肥市科技局局长范进表示,当前,合肥正奋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变量催生新成果,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践中,合肥正加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奋力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今年以来,蚌埠市禹会区加速布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壮大链条,巩固提升产业优势,空天智造产业园目前已签约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9.8亿元。“我们将不断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进一步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蚌埠市禹会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局长李成龙说。

六安市金安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产业集群,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是六安市首个汽车产业领域的国字号荣誉。六安市金安区经信局局长张新彬告诉记者,全会的召开,为全区下一步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金安区将聚焦提质增效,构建企业培育新格局;聚焦优势,突破扩大产业发展新增量;聚焦数字赋能,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广德市委常委、新杭镇党委书记马亮说:“我们将认真学习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发挥毗邻苏浙两省的独特优势,把做强工业经济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加快补链延链升链建链,推动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提升、汽车轻量化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增效,奋力建设长三角工业强镇。”

找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连接点、融入点、突破点

全会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安徽提供了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上海龙头带动,学习沪苏浙之长,找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连接点、融入点、突破点,加快推动形成全省全域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滁州市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坚决贯彻全会精神,在思想理念、规划编制、营商环境等方面向沪苏浙地区对标学习、精准衔接、等高对接,加快推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新型功能区建设发展,以此带动、促进全市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程永政说,两个新型功能区均与南京签署了“1+2”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编规划、共设基金、共建园区、共同运营。

“芜湖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在上海等先发地区打造一批‘人才飞地’,通过柔性引进等形式集聚高层次人才资源和优势创新资源,开创‘近悦远来’的人才工作新局面。”芜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天魁告诉记者,当前,芜湖正处于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奋力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关键期,对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芜湖市将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主动顺应人才与创新要素集聚的新趋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淮北市杜集区委书记尹农纲表示:“我们将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高位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杜集区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全力把政策机遇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效。”

长三角文旅一体化正加速推进。黄山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小胜说:“‘大黄山、创未来’是2024年黄山文旅工作的主基调,我们将以大黄山建设为工作主线,努力构建统一的大黄山营销体系,实现大黄山游客服务‘一码游’、数字监管‘一张网’。”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让惠民政策落细落实

全会强调,要完善“民声呼应”工作机制,有效破解惠民政策“落不细”、为民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上不来”等问题,多办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

阜阳市颍州区程集镇党委副书记杨中文说:“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为下一步乡镇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我们将持续抓好主题教育,落实好‘四下基层’要求,不断完善民声呼应机制,坚持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经常性下村走访、入户下访,坚持人民至上,办好群众信访,切实把群众利益维护好、把群众诉求回应好、把群众困难解决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铜陵市铜官区朝阳社区党委书记、服务中心主任赵清表示,将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做好做实老旧小区改造、便民停车、老年助餐等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改善提升小区居住环境,便利群众生活。

今年以来,亳州市谯城区创新开展“民声呼应·暖心走访”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开展暖心走访150.4万余户次。谯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义军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持续在“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上下功夫、出实招,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马鞍山市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何韬介绍,今年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企声响应”专项行动,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开展精准服务,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以“点对点”服务为企纾困解难,推动各项惠企政策措施直达企业。

(撰稿:本报记者 许根宏 吴永生 任 雷 孙言梅 安耀武 柏 松 罗 宝 袁 野 贾克帅 沈宫石 张敬波 刘 洋 倪 讴 袁中锋)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