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平安志愿力量专治“鸡毛蒜皮”

2024-02-05  来源:安徽长安网

界首市光武镇作为一个拥有常住人口近10万人的副县级建制镇,拥有塑料制品企业近百家,是全国小商品著名集散地,社会治安形势相对复杂。多年来,光武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乡村基层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把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去办,培育发展平安志愿力量,从“屋檐子”到“地边子”,引导平安志愿者从瞄准群众切身利益的“鸡毛蒜皮”生产生活小事抓起,把各类矛盾纠纷提前化解在萌芽状态。由于运作得法,这支平安志愿力量也由原来的“坐诊”,变为奔波在田间地头和街头巷尾,四处主动寻找发现矛盾纠纷的“巡诊”。从2013年到2023年,该镇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连续10年被授予“零信访”乡镇。

该镇党委、政府畅通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探索建立了驻村指导员入户访、民生热线听、民主评议村干部察等渠道,及时发现、及早介入排除隐患。发动社会各界关注琐碎小事,积极回应群众的个性化诉求,不管群众反映的是电视信号不强,还是道路不通、求帮求助,都不厌其烦、善始善终处理,直到问题解决、群众满意。

现年68岁的中共党员梁文礼,早在2011年就担任苗桥村治安调解室主任,由于表现出色,2019年被选拔到镇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室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梁文礼深感群众工作要始于德治、终于法治,多年来他认为做群众工作要循循善诱,突出一个“劝”字和一个“善”字。2020年10月,在光武镇党委、政府的倾情支持下,光武镇“劝善团”心理疏导调解室正式成立,邀请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退伍军人及专业心理咨询师,一起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当事人开展心理疏导和矛盾调解。“劝善团”的工作定位是:中立站位、及时便民、免费服务、专职专业。

在调解过程中按照“早期提前介入—中途适时介入—后期跟进”的步骤,以矛盾化解为明线、心理疏导为暗线,充分运用“心理疏导入心、伦理感化入情、普法教育入理、协商平衡利益”等方法化解矛盾纠纷。调解前把脉找准纠纷“病因”。在“坐诊”过程中,“劝善团”的志愿者们认为,矛盾纠纷产生的本质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通、认知不对等、法律不明确、诉求难满足、权益被损害六大因素而造成的各种需求失衡,导致发生的矛盾纠纷用常规的手段和方法难以调解成功。通过心理咨询专家早期与纠纷当事人进行交流,以矛盾化解为明线、心理疏导为暗线,开具化解矛盾纠纷的“处方”,让调解员化解矛盾有的放矢。

根据早期的心理“把脉”,适时跟进,以事明心,调解后德法相融根除“病根”。调解中劝导“依法调解,以和为贵”的理念,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实现“调解一件、普法一片”的双赢效果,从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3年来,该“劝善团”参与化解矛盾纠纷44件,开展心理疏导与调适121人次,走进5个社区、9个村委会开展政策宣讲、心理科普。

在“劝善团”的基础上,光武镇全力推广其中的“五老调事”做法,成立“五老调事室”。光武镇及下辖的13个村或社区,均成立了“五老调事”机构,其中光武镇拥有9名经验丰富的“五老”调解员,各村和社区也配备5至7名“五老”调解员。他们充分发挥有威望、有经验、有亲情和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依法用情调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光武镇“五老”调解员通过实践,还自备了6辆电动三轮车,披红挂彩地标示着“光武镇五老调解车队”,穿梭于田间地头和村头巷尾,哪里有矛盾纠纷,他们就驶向哪里,由原来“劝善团”和“五老调解室”的“坐诊”,变为主动“巡诊”上门。

2024年元旦,记者专门来到光武镇,实地探访该镇“五老调事”的先进做法。参与座谈的老人们精神焕发,镇综治中心院内一字排开停列着型号不一的自备电动三轮车,有着统一着装和车辆标识的这支平安志愿团队成员争相发言。当问到后勤和经费保障问题时,他们掰着手指向记者报了一串数字:2023年1-11月,光武镇“五老调事室”接待居民群众221人次,调解矛盾纠纷160件、调解成功149件,其中婚姻家庭纠纷28件、邻里纠纷30件、土地纠纷33件、农民工工资纠纷16件、医疗纠纷14件、交通事故纠纷21件、其他纠纷7件。按照界首市的相关规定,每调解成功一起纠纷终结成卷后,都可以获得一笔补助。虽然这笔从平安创建经费里拨出的专款数字,几乎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年长的志愿者们也深感欣慰。面对一面面群众致谢赠送的锦旗,他们一直在强调:“我们是平安志愿者。”(聂学剑 王流洋)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