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解纷“陈铁嘴”

——记濉溪县临涣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陈文章

2024-03-07  来源:安徽法治报

“我是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党员,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只要群众需要我,志愿服务这条路我就一直走下去。” 在濉溪县临涣镇,陈文章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陈铁嘴”,遇到纠纷就找“陈铁嘴”已经成为共识。

“做矛盾调解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的是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陈文章介绍,临涣茶馆自古以来有着喝茶听曲、说事评理的习俗。如今,茶馆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成了化解矛盾纠纷的“百姓说事点”。一壶老茶,一捧瓜子,一番于情于理于法的调解,往往就把矛盾化解了。

1994年,陈文章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法律专科文凭。热爱法律工作、热心志愿服务的他,辞去乡镇民政助理员的工作,转行成为临涣法律服务所一名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一干就是30年。2023年,陈文章被评定为第一批“安徽省一级人民调解员”。

2021年4月的一天,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一对操着山东口音的中年夫妻,握着陈文章的手不住地说:“听了你的宣讲,我们很受启发,也想明白了,孩子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原来,临涣镇临南村小伙儿吴某,在外务工时认识了一位山东姑娘,两人相知相爱,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姑娘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吴家商量婚事,并提出彩礼要求,这让并不富裕的吴家犯了难。吴某父亲给陈文章打电话,请他到家中调解。当时,陈文章正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宣讲红色故事,便让吴某父亲带着姑娘一家人前来,等讲解结束后再调解。

吴某父亲带着姑娘及其父母找到陈文章,此时陈文章正好在一幅老照片前讲述这样一段红色往事:“这是山东老乡的支前大军,照片中的木制独轮车就是老乡们用来给前线战士运送物资的小推车。一位不知名的老乡鞋坏了,赤着双脚,推着独轮车将物资送到阵地,脚趾都被冻烂了。其实,他推着的就是老百姓做的棉鞋和军服,可从山东一路走来,老乡宁愿冻烂双脚,也不穿送给解放军的一双鞋……”

人群中听完故事的姑娘父母,上前一把抓住了陈文章的手,就有了之前的一幕。吴某父母也十分感动。陈文章居中调解,建议吴家将彩礼换成更实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帮助小夫妻把日子过好。一起潜在的彩礼纠纷,在陈文章红色故事的宣讲中变成了移风易俗的一段佳话。

自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以来,陈文章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担任临涣镇临南村法律顾问。据统计,30年来,陈文章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3200余场次,受众53万人次,为困难群体免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余起,每年调解矛盾纠纷70余件。

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司法部“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表现突出先进个人、助人为乐类“安徽好人”、安徽省“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孙天艺